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
              A.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 2. “58年运动脱轨后最后明确下来的东西,就是“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直至80年代,它在亿万农民中完好的发挥着作用。”率先取消“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的是在(  )
              A.安徽凤阳
              B.四川广汉
              C.广东深圳
              D.辽宁大连
            • 3. 1978-1988 年,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 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由此可知(  )
              A.全国农村劳动力均主要涌入乡镇
              B.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城市
              C.农村发展缓慢劳动力被迫外迁
              D.有利于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 4.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到20世纪80年代,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恢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 5. 1979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决定给予摘帽后的地方、富农分子人民公社社员的待遇,其子女的个人成分一律定为社员。 这种做法(  )
              A.全面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以实际行动否定了阶级斗争存在
              C.符合农村工作实际且有利于农村的发展
              D.标志着拨乱反正任务的全面完成
            • 6. 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人民公社在二十年间农民人均分配仅仅增长了6元钱,1980年该地区撤销公社,成立了向阳乡人民政府。1997年,向阳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677元。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高新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
              B.土地私有调动了人民的热情
              C.向阳乡政府大力对外引资
              D.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 7. 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分田在家单干”、“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等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D.农民进城务工
            • 8. “这个东西禁是禁不了,要从地球上抹掉也不可能,因为农村有好几亿剩余劳动力要找出路”。在农业改革进程中,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这个东西”是(  )
              A.国有全民企业
              B.民营企业
              C.乡镇企业
              D.包产到户
            • 9. 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圈地运动“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那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道路是(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实施生态农业战略
              C.稳定农村劳动力市场
              D.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 10.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唱到:“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源于(  )
              ①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            ②产品分配方式发生变化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④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