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 2.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建立经济特区 南方讲话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3. 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20年代,苏俄国曾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0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8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反映出的共同的实质性的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本质差异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 4.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数据来源予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5. 为非公有制经济“正名”,在新中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为今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B.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与时俱进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D.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 6. 列宁曾经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将之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从性质上和做法上符合该材料的有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及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⑤中国过渡时期的做法⑥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策
              [     ]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⑤⑥
            • 7. 下图反映了1979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8. 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 9. 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此后,我国经济改革的新举措是
            [     ]

            A.实行政企分开的经济管理体制
            B.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D.克服分配体制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