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人口稠密、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引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引自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引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江浙地区农村经济呈现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根据材料一、二、三,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列宁选集》第四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意义。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有何类似的发展与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什么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自耕农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王朝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确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民的处境是: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二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产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材料三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在建国初期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了哪些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中国自耕农经济在19世纪中期开始迅速解体和最终解体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可以说是“现代的自耕农经济”,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在生产资料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材料,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7分)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2)材料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有哪些?(2分)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三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3)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政策?结合所学概要说明各政策实施的影响。

               

               

               

               

               

               

               

            • 6.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是怎样实现的?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如何?(6分)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2)在城市我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2分)

               

               

               

               

               

               

               

                  材料三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年贺词中指出:“二○○八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3)你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2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世纪20年代末,斯大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主要观点:关于农业问题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修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关于工业化问题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
              ——《历史》必修II(岳麓书社)

                材料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进入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基本思想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主要内容是: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防止片面发展重工业,应当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材料三: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
              (1)概括提炼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观点。在斯大林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形成了什么发展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活动有何成功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