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新中国初期(1949-1956 年),百废待兴,国家贫困、技术落后,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缺乏驱动水泵的电力或小型发动机,这些现状意味着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这说明(  )
              A.“一五”计划后农业生产力提高不明显
              B.“以钢为纲”不合时宜
              C.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 2. 某校学生开展“体验区域差异探寻城市发展 品味地方文化”的陕西游学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古都西安焕发新的活力。20世纪50年代,西安成为当时新建成的机械工业基地之一。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17项在西安地区布点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专业西迁成立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大城市之一。
              1992年,西安被列为对外开放的16个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之一,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条件。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西安定位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阅读材料,归纳20世纪50年代西安工业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简述西安等内陆省会城市对外开放的意义。
            • 3. 如图反映了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C.五年计划的推动
              D.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 4.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5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  )
              A.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
              B.“一五”计划完全仿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C.中共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
              D.“一五”计划的制定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
            • 5. 如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A.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 6. 1955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两次会议上都对主张稳步发展农业合作化的邓子恢进行了批评。指责他“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老是站在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上替较少的人打主意”。这种批评反映了当时(  )
              A.党和国家对建成人民公社的迫切愿望
              B.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发展
              C.党中央对农业合作化运动速度的不满
              D.农民经济生活已纳入了国家计划体制
            • 7. 195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特别指明.要使“小生产也绝种”.为达此目的.对小农经济予以种种打击和限制,甚至上升到阶级斗争的离度.这反映出当时经济建设(  )
              A.不符合中国时代发展要求
              B.出现了“左”倾急躁情绪
              C.对农民利益没有予以考虑
              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8.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照片、漫厕)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资料的重要来源。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参照图1左上角方格,在A、B两个空格中仿写相关文字,并简要叙述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2)图2所示著作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该著作发表有何历史意义?图3与图2所示著作内容相比有何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3)分别概述图4、图5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述其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历史图片的认识。
            • 9.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曾把人民公社与巴黎公社相提并论,认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公社,河南遂平的卫星公社是第二个公社。这两个公社的共同之处是(  )
              A.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C.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
              D.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
            •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57~1965年中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1957196019621965
              钢产量53518666671223
              粮食产量3900287032003891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选自《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三提供的视角分析其正确性。
              (4)据材料四,指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思路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