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地位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5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1.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

              ——皮麻生《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 1958-1978年城市化畸形发展时期。首先是1958-1960年,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已经具有过度城市化的特征;其次是1961-1965年,城镇人口比重由1960年的19.75%下降到1965年的17.98%,平均每年下降0.35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发展出现了历史的倒退;最后是1966 -1977年,城镇人口比重由1965年的17.98%下降到1977年的17.55%,城市化进程再次出现倒退。

              ——摘编自李嘉岩《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材料四上海对外开放大事记:       

               1984年

              上海成为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

               1985年

              长江三角洲被开辟为经济开发区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13年

              上海自贸区成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1958-1978年我国城市化“畸形发展”的因素。


              (4)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

            • 2. 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判断对错)
            • 3. 比较学习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耕稼劝,则农业崇,而弃本逐末者不得纵。由是,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
              --【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摘编自《工业先声》(1)材料一中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分析说明其中一项政策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材料二:莫里斯•迈斯纳(耶鲁大学教授)对我国计划经济阶段的近代化成就的评价:如果不去正确的评价毛泽东时代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变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的惊人成就,就不可能理解毛泽东时代遗留给邓小平时代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毛泽东发展策略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的大部分都是高速工业化的副产品,如果不正确评价这个基本的经济事实,就无法理解在毛泽东之后时期占支配地位的改革。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反思与前瞻》
              (2)根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时代在体制上有哪些“高速工业化的副产品”?邓小平时代是如何反思并改革的?
              (3)在某中学举行的“20世纪的美国经济政策”的学习研讨会中,组织者提供了四位美国总统的照片,要求参会的同学以“危机与应对”为题作主题发言。请依据示例选择其中一位(示例不选)拟定提纲。

              示例:美国胡佛总统
              ①危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②应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
              策(或“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③结果--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难,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
              回答:美国总统(除胡佛外任选一位):
              ①危机          ②应对         ③结果    
            • 4. 如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大跃进。
                  (判断对错)
            •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变革,改变了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判断对错)
            • 6. 不同经济政策思想适应不同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据《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据《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1)概括材料一中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指出二者主张的差异。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思想的调整
              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我们必须向苏联共产党学习。”“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80年代初“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依据材料二,与20世纪40年代末相比,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思想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进行调整的原因。
              (3)在某中学举行的“20世纪的美国经济政策”的学习研讨会中,组织者提供了四位美国总统的照片,要求参会的同学以“危机与应对”为题作主题发言。请依据示例选择其中一位(示例不选)拟定提纲。
              示例:美国胡佛总统

              ①危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②应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或“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③结果--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难,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
              回答:美国总统(除胡佛外任选一位):
              ①危机--    
              ②应对--    
              ③结果--    
            • 7. 马克思主义是鲜活的,它应该也必须是与时俱进的。请按照下列提示,完成相关任务:
              (1)回忆--请在横线上填写准确内容:1848年,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意味着社会主义思想从     走向科学。
              (2)论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请指出这一思想精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 8. 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性主义对18世纪法国的冲击。(6分)
              材料三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3)(标题)    
              (一)
              (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①其方式是    
              ②其作用似“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
              (小标题2)    --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四  上个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巡》
              材料五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材料五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9. (2011·上海文综)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以推行为标志,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改革开放向城市拓展。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