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949—2022年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一览表               

              赛会\年份

              1949—1989

              1990

              2008

              2010

              2011

              2015

              2019

              2022

              亚运会

              北京

               

              广州

               

               

               

              杭州

              夏季奥运会

               

              北京

               

               

               

               

               

              世界游泳锦标赛

               

               

               

              上海

               

               

               

              世界田径锦标赛

               

               

               

               

              北京

               

               

              男篮世界杯

               

               

               

               

               

              北京

              南京

               

              冬季奥运会

               

               

               

               

               

               

              北京

              张家口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 2.

              近代以来,中国在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工具、邮电通信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②第一条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③合身适体的旗袍开始出现         ④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开始实施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
            • 3. 二胎政策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唤起了民众对人口和生育问题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念常常压得那些子嗣为难的人喘不过气来。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于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稼,五算。”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于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
              --据《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即:l, 2, 3, 4, 5, 6, 7等)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即:2,4,8,16,32,64,128,等)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枝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材抖三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如图所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尔萨斯人口思想的主要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以后中国是否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请说明理由。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统治者非常重视黄河的治理,如公元1684年,康熙帝亲临黄河工地,阅视河工。历经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河水患得以根治……康熙帝在1712年发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著名上谕,即以1711年认定书作为收丁税的固定数目,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中国人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统治时期得到快速增长,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0.72亿人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3.13亿人,被称为“人口爆炸”时期。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材料二
                    美国被称为“移民国家”。据统计,1800-1920年,是欧洲移民的最高峰,有大约4700万的欧洲人进入美国。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鼓励大量移民来到美国。
              --张焱宇《移民版的“我有一个梦想”》材料三
                      1949--1960年中国人口的相关数据
              年 份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194916‰20‰
              195823.2‰11.98‰
              1960负增长-4.57‰25.4‰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出现“人口爆炸”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什么被称为“移民国家”,并简要分析1800-1920年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 5. 12、下列史实中哪些有可能是真的 (   )

              ①清末民初,中国报纸上出现征婚广告 ②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已经拥有自己制造的汽车 ③民国时期,西装和中山装已经完全取代长袍马褂成为中国男子的主要服饰 ④1949年,部分北京居民可以在家通过电视观看开国大典。

              A.①②
              B.①
              C.②③④
              D.①③④
            • 6. 下图是1922年《上海》一书中的弄堂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上海居民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反映了近代社会的性质
              C.中国传统民居、服饰消失殆尽
              D.英语、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 7. 秋瑾(1875年-1907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不准确的是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 8. “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C.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 9.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人们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上网等
            • 10.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见下图),即政府对粮食、棉花、食用油等采取统购统销政策。对这一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保证了人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需要     
              B.是在物资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实行的
              C.缓和了生活必需品的购销矛盾       
              D.在当时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