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翻译。在上海,泰戈尔可能会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

              ①公共汽车的运行              ②民众观赏电视节目《吉檀迦利》 

              ③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        ④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 2. 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的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并经常观看胡蝶,阮玲玉等影星主演的国产影片。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京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 3. 下列对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市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
              B.穿着草绿色的军装,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C.通过“安居工程”搬入了宽敞舒适的住房
              D.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用移动电话和人聊天
            • 4. 19、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
              B.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
              C.通过互联网转播庆典实况
              D.在报刊上刊载开国大典消息
            • 5.

              下图是民国时期一个带邮船商标的月份牌,以下解读正确的是,此月份牌

              A.所示时间应是公历1929年7月23日
              B.其上所印之“奉部”的“部”指户部
              C.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中西文化交融
              D.是一则六部为推动邮政业发展的广告
            • 6.

              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材料可以表明

              A.租界推动了上海市政现代化进程
              B.上海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贸易金融中心
              C.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D.上海走在近代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前列
            • 7. 有人认为20世纪初胶济铁路的开通,“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人们对于铁路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欢迎的转变过程,沿线民众的传统信仰开始淡化,乡土意识逐渐减弱,弃旧趋新观念日益加强。”这说明了胶济铁路
              A.对沿线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
              B.促进了山东市场的发育
              C.使商品的流通数量和范围发生巨大变化
              D.加快了沿线农村城镇化的步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