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 2.

              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

              1917年《东方杂志》刊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上述材料说明近代济南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是

              A.商埠发达
              B.电讯领先
              C.地理优越
              D.交通拉动
            • 4.

              右图为《点石斋画报》描绘的某仕宦家庭春游的场景。对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节日休假已成法定

              ②等级身份差别依然存在

              ③新旧交通工具并行

              ④城市亮化悄然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5.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

              A.服饰
              B.发型
              C.行为举止
              D.交通工具
            • 6.

              (34分)从古代邮驿到现代邮政,反映了不同时期邮政发展的历史变迁。

                       秦驰道示意图

              邮驿是我国古代官方的通信组织。秦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在全国“决通川防,修筑驰道”,四通八达的驰道贯通全国各地,开辟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秦在驰道上组建邮亭,,通过各条交通主干线,向各省会(原六国国都)辐射,形成中央一级的邮驿网络,再由各中心城市向附近所辖的地区辐射,形成了全国性的通信网络。

              (1)结合所学,分析以上图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秦这样做的目的。(8分)

              欧洲邮政大事记

              时间

              历史资料

              11世纪前

              欧洲的邮驿(专人送信)只供政府专用,民间通信是靠别人捎带或专人递送。

              11—15世纪

              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促使城市、教会、大学等地方开始建立各自独立的邮递系统,这是欧洲私营邮递的开始。

              17世纪中期

              英国、法国等国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实行预收信件资费、加盖收寄和投递时间的戳记、集中投递等办法,已同近代邮政相似。

              19世纪中期

              英国进行邮政改革,由国家专营信函业务;国家发行邮票作为邮资的凭证,统一邮资制。这种新的邮政制度很快被其他国家采用。

              (2)依据上表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欧洲邮政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1897年,大清邮政开办,以海关的管理区域为依据设立邮区,由外国人掌管的中国海关控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统称为中华邮政。中华邮政按省设立邮区,颁布了邮政法,并加入了万国邮政联盟,参与国际邮政事务。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邮电部,拓展网络、增设局所。1998年,实行邮电分营,成立了国家邮政局成立。2007年,邮政实现政企分开,成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建成集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3)阅读材料,对近代以来中国邮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每个阶段邮政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14分)

               

            • 7.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 8.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 9.

              促使中国由传统的交通运输到近代运输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①近代化轮船、火车的引进 

              ②汽车、电车的引进 

              ③北方马车的淘汰   

              ④南方传统舟船的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0.

              1918年,一名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他往来于中国各地,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包括(  )。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有轨电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