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的是(  )
              A.杨利伟
              B.袁隆平
              C.李四光
              D.焦裕禄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DDT大事记
              时间基本情况
              1939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DDT及其毒性。
              二战时美国军队中,疟疾病人多达一百万,特效药金鸡纳供不应求。后来,有赖于DDT消灭了蚊子,疟疾才得到有效的控制。
              1948年DDT的发展者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8年女作家蕾切尔•卡逊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一架喷洒DDT的飞机飞过她的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结果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卡逊逐渐“意识到必须写一本书”,并立即着手写作。
              1962年2月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该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表明DDT破坏了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1962年2月以后报纸上开始连载卡逊的作品,引发了五十多家报纸的社论和大约二十多个专栏的文章;化学工业界、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对卡逊展开攻击,包括人身攻击;公众的高度关注导致了政府的介入,肯尼迪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卡逊的论题正确,该委员会要求立即减少DDT的施用直至最后停用。
              1963年卡逊前往国会作证,得到参议院的高度肯定;受其影响,美国限制使用多种杀虫剂。
              1972年DDT正式在美国被禁止使用。
              材料二《寂静的春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称颂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根据360百科“寂静的春天”条改编
              (1)《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许多人的强烈不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寂静的春天》一书何以能深深影响美国的政策。
              (3)DDT作为科学成果最终被禁止使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的认识。
            • 3. 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许多门类的学科与近代西方科学原理相通,不过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难以用西方理论进行系统解释,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不太相容。但是在今天的“非典”和“禽流感”中中国古代文明却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授时历》
            • 4. 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子,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
              A.《史通》   
              B.《农政全书》   
              C.《农书》  
              D.《梦溪笔谈》
            • 5.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历史影响为探究主题,各自命了一个题目,请选出你认为合适的 (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张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火药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根源——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 6.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主要说明了
              A.蔡伦是造纸术的最早发明者
              B.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唯一依据
              C.社会生活的需要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 7. 南宋《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针盘”在欧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工业革命
            • 8. “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A.造纸术  针灸  指南针            
              B.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C.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D.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 9.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2)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二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