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材料二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 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 孙中山《建国大纲》

              材料三   

              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5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实践效果等方面概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的特点。(6分)

               

            • 2.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 3.

              鸦片战争后西学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学习的主流,以下不属于西学东渐内容的是

              A.民主与科学
              B.耕者有其田
              C.君主立宪
              D.男女平等
            • 4.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以下选项不能说明材料内容的是(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要求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 5.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孙中山后来写道:“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朝野贤豪……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由此可见,在欧洲这段期间,孙中山萌生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权主义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族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 6.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图3             图4

              1982年中共十二大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2分)

               

            • 7.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新”在(  )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平均地权   ④废除满洲贵族统治  ⑤节制资本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 8.

              “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_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提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C.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 9.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 10.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2分)

              (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