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哪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他那互助友谊的精神,不论是科学派、空想派,都拿他来作基础.把这个精神适用到实际的方法上去,又都不同.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材料二 李大钊曾经与五四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信仰过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真诚地为之进行种种试验,帝望依此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所不同的是,李大钊最早觉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随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成为一个彻底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并为它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生.

              ——韩一德、李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略论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是如何认识问题与主义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 2. 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三年多的经验证明,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较健全的方针和办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但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共同纲领),而且要出于资本家自愿,因为这是合作的事业。既是合作就不能强迫。完成整个过渡时期,不是三五年所能办到的,而需要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遥遥无期的思想,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的思想。”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四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

                                                                 ——前巴基斯坦总理:本·布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如何认识中国革命的力量?这一时期,毛泽东思考中国革命的发展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什么特点?毛泽东认为形成这一特点的外部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形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创新是什么?这一创新理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 3. (10分)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很荣幸地接待你的代表赫尔利将军。……今一旦得赫尔利将军之助,使我们有实现此目的之希望,我非常高兴地感谢你的代表的卓越才能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向是有历史传统的深厚友谊的。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大民族……永远携手前进。

              ——毛泽东《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1944年11月4日)

              材料二  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和对中国的危险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他们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还想发动原子战争。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至于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

              ——毛泽东《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1955年1月28日)

              材料三  为了有利于中美高级接触,党中央从大局着眼,不把美国同台湾断交当作两国高级接触的前提条件。……台湾问题应与整个国际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一政策调整奠定了中美两国在存在着重大分歧的情况下逐步接近的基础。但是,在中美建交的问题上,中国却始终坚持美国必须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三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一直贯穿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过程中,为此,中国对美国试图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阴谋进行了一次次坚决的斗争。

              ——张化《毛泽东与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毛泽东主张中美“携手前进”的目的。(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毛泽东对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 据材料三分析,面对中美重大分歧,毛泽东的处理方式呈现怎样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从毛泽东对美政策调整的视角出发,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 4.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

              材料二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材料三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6分)

              (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0分)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很荣幸地接待你的代表赫尔利将军。……今一旦得赫尔利将军之助,使我们有实现此目的之希望,我非常高兴地感谢你的代表的卓越才能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向是有历史传统的深厚友谊的。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大民族……永远携手前进。
              --毛泽东《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1944年11月4日)
              材料二  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和对中国的危险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他们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还想发动原子战争。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至于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
              --毛泽东《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1955年1月28日)
              材料三  为了有利于中美高级接触,党中央从大局着眼,不把美国同台湾断交当作两国高级接触的前提条件。……台湾问题应与整个国际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一政策调整奠定了中美两国在存在着重大分歧的情况下逐步接近的基础。但是,在中美建交的问题上,中国却始终坚持美国必须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三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一直贯穿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过程中,为此,中国对美国试图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阴谋进行了一次次坚决的斗争。
              --张化《毛泽东与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毛泽东主张中美“携手前进”的目的。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毛泽东对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面对中美重大分歧,毛泽东的处理方式呈现怎样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从毛泽东对美政策调整的视角出发,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 6. 材料一  秋收起义的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他当机立断,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材料二所述是哪位历史人物的话?

              (2)根据上述材料,说出中国共产党人以他们为核心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分别提出了什么思想或理论? 

              (3)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关系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

              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1956年毛泽东著《论十大关系》

              选择一个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