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 2.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     )

              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 3.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的直接效果是

              A.促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
              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推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确立
            • 4.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多年间,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应是
              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伟大纲领
              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④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6年初到1957年春的近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一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潮流。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必须端正执政观的问题。他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材料二  “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他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对症下药,提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不要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应该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实现了判断标准从抽象的意识形态到具体的实际功效的根本转换。

              ——材料一、三均选自何云峰《邓小平与共和国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有哪三次思想解放?(3分)依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分别阐述了什么思想来突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6分)

              (2)三次思想解放的结果如何?(3分)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 6.

              1975年,邓小平提出:落后国家要赶上先进国家,必须引进先进技术,为了扩大引进,就要扩大出口,出口产品要从农副产品进一步扩大到工矿产品,引进技术,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补偿贸易等。这反映了                       (    )

              ①邓小平已找到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好办法;

              ②国际关系的变化为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些条件;

              ③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思想包括了对外积极交流的思想;

              ④文革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1975年,邓小平提出:落后国家要赶上先进国家,必须引进先进技术,为了扩大引进,就要扩大出口,出口产品要从农副产品进一步扩大到工矿产品,引进技术,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补偿贸易等。这反映了                     (   )
              ①邓小平已找到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好办法;
              ②国际关系的变化为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些条件;
              ③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思想包括了对外积极交流的思想;
              ④文革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6年初到1957年春的近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一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潮流。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必须端正执政观的问题。他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材料二 “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他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对症下药,提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不要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应该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实现了判断标准从抽象的意识形态到具体的实际功效的根本转换。
              ——材料一、三均选自何云峰《邓小平与共和国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有哪三次思想解放?(3分)依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分别阐述了什么思想来突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6分)
              (2)三次思想解放的结果如何?(3分)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 9. 【题文】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强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B.强调我们要争取和平的环境
              C.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
              D.号召我们要加快经济建设
            • 10. 【题文】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共十五大上,被写进党章的重要理论是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思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