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7年邓小平告语天下,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就首先要实现知识面前的平等,教育权利的平等。他力排众议,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后人评价:恢复高考一年后,中国才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证明,恢复高考和后来的开放留学,是促使中国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两大里程碑式的举措。

              ——《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壮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恢复高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一趋势对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文化大革命”时期及以后对高等教育的态度,给我们哪些启示?

            • 2. (11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 比较材料一中的两段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4分)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7分)

            • 3.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育”作为改造农村的出发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陶行知认识到在一个农业立国的泱泱大国里,农村的处境和地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昌盛,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和发展前途。……并且他认为中国历来不重视乡村教育,即使办了少量的乡村学校也都走错了路。“他(旧式教育)教人离开乡下向城市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

              从1926年开始,陶行知全身心地投入乡村教育改造运动中。他说:“我们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

              “中国的师范教育多半设在城市里,对农村儿童的需要和疾苦不能理解和适应。”……因此,1927年3月初陶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初名为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除此之外,还办有试验民众学校、劳山中学、民众教育研究会、晓庄医院、晓庄剧社等。

              ……根据当时中国农村“多子多福”的传统旧观念。1931年,陶行知在《中华民族的出路与中国教育的出路》,提出要“创造五生世界”,即少生、好生、贵生、厚生和共生。

              (1)根据材料概括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内容。(6分)

              (2)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在江南地区推行的乡村教育。(9分)

            •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中国的顽固派所说的宪政,就是外国的旧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他们口里说要这种宪政,并不是真正要这种宪政,而是借此欺骗人民。他们实际上要的是法西斯主义的一党专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则确实想要这种宪政,想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专政,但是他们是要不来的。因为中国人民大家不要这种东西,中国人民不欢迎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来专政。中国的事情是一定要由中国的大多数人作主,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来包办政治,是断乎不许可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怎么样呢?这自然是很好的,全世界将来都要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但是这种民主,在现在的中国,还行不通,因此我们也只得暂时不要它。到了将来,有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能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现在,我们中国需要的民主政治,既非旧式的民主,又还非社会主义的民主,而是合乎现在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目前准备实行的宪政,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民主的政治)。
              一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准备实行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原因,并指出新民主主义宪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主要意义。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一曲旋律优美的《歌唱祖国》唱响了祖国大地,伴随着中国人民一路走来。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曾因失误而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但更多的是收获着成功的喜悦。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列举60年来的成功或失误的案例并加以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