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新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请回答: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建国 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并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都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材料四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它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六: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的时期,以及这两个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五、六阐述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的光明在哪里?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材料二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三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主要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说毛泽东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创造的民主革命道路指什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毛泽东思想在什么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请列举两篇毛泽东所撰写的构成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论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78年他在统一人们思想和理论探索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如图阐明了当时的中国走的革命道路是

              [     ]

              A.中心城市武装暴动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谈判,维护国民政府
              D.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 6. 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的组织者、推行者、实践者,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
              请回答: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在理论创新上的最突出成就,那么这三大理论成就分别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分别说明这些理论创新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问题: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1)你认为当时北京正进行着的“文化批判”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常常出现“救亡压倒启蒙”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 ,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的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在军事、思想理论、政治等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 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团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 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1)你认为当时北京正进行着的“文化批判”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常常出现“救亡压倒启蒙”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的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在军事、思想理论、政治等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概况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一、材料四说明毛泽东和邓小平体现了怎样的个人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