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际格局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
              问题:
              (1)指出这三次变动的时间及标志。
              (2)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 2. 不同时期中外有交流才有发展和提高,才能合作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代的欧亚大陆展开了前未所有的商品和技术交流。海洋四通八达,技术与市场、原料与商品、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思想与艺术彼此产流、相互影响,从东北亚的日本、高丽,到东南亚各地和印度沿海,乃至波斯湾和东非各港口,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全球化”的活跃贸易网络,商船扬帆万里;……与此同时,发生在宋朝庞大经济体内部的商业革命则十分有力支撑宋朝成为整个中国古代最富有的朝代。南宋偏安半壁江山,城市化率、科技商业却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峰。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材料四  “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东盟国家。……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是从哪几种史观看待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工业文明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所分享”的观点。
              (3)料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人为因素。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
              (4)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四中习近平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 3. 近代以来,法兰西民族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雨果在追悼法国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材料二  20世纪40、50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  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他的作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中令人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是什么?
              (2)材料二中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出现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 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
              请回答:
              (1)1956-1976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2)这一时期,为纠正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经济发展做出了什么重要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4)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实行“又好又快”发展,反映了我国坚持怎样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
            • 5.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1958年的宣传漫画:(图1)

              材料三  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图(图2)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指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给我国经济造成哪些危害?
              (2)为纠正材料一、二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三变化趋势图中1966年和1971年经济指标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1971-1975年间两次经济回升的原因是什么?
            • 6. 41、(17分)在整个20世纪,从国际关系体系上看,西欧经历了一个逐渐走向衰落和开始重新崛起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的国际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6分)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中,西欧的地位如何?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6分) 

              (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又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5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直到基督纪元20世纪的黎明,战争才真正进入其作为人类潜在毁灭者的王国。人类的组织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和帝国,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了完全的集体意识,因而屠杀事业能够有计划地以从前难以想象的规模坚持不懈地予以执行。……由于良好的财政、世界规模的信贷和贸易资源、大量资本储备的积累,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使用整个民族的力量来完成大破坏的任务。民主制度使几百万人的意志力得以体现。教育不但把战争的进程纳入人人都能理解的范围,而且使每个人都可以高度服务于当前的目的。报纸提供了统一思想和相互鼓励的工具。宗教尽管在基本问题上主张慎重地避免冲突,但却以各种形式对所有斗士一视同仁,并给以鼓励与安慰。最后是科学,面对人类的迫切需要,它打开了自己的宝库和秘密,把几乎是决定性的能力和器械交到人类手中。

              ——[英]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8.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张历史照片

              (1)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事件的失误是如何得到纠正的。
            • 9.
              【题文】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问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2)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制定了哪些外交政策和方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