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商鞅变法立足国情,顺应时势,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於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於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然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商子曰:“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而此外与二者无益或有害者皆在抑止之列。……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之战斗团体,此则其独到之见解,亘千古而鲜匹者也。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规定)“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表明,商鞅采取了一种什么政策?分析商鞅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  1872年2月(阴历)又明令解除幕府颁布的永世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宣布“自今以后,允许四民买卖和私有”。同年7月(阴历),进一步通告在全国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以土地执照,确认其土地所有权。
                  1873年7月28日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令》和《地税改革条件》,宣布在全国实施地税改革。《地税改革条例》的内容要点有四:(1)地税的标准:课税的基准不是石高(石高制是日本战国时期不按面积而按法定标准收获量来表示或运算封地或份地面积的制度。),而是土地的价格(地价);(2)地税的税率;税率与丰收、歉收无关,以地价的3%为定率;(3)地税的形态:不是纳物(纳米),而是纳钱;(4)征税的对象:纳税者不是土地耕作者,而是土地所有者。
              --改编自《日本通史》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农业政策产生的相同影响。
            • 3. 材料一  卫鞅对曰:“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欲富国,莫 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
              材料二  鞅对曰:“夫富强之术,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专,不行; 任之专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力田”“劝战”的?
              (2)据材料二,商鞅认为变法成功的条件有哪些?结合史实指出商鞅新法能在秦国长行不废的根本原因。
            • 4. 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创新精神,对旧制度进行深刻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商鞅的治国策略及目的。对此你如何评价?
              (2)据材料二,概括对商鞅变法持否定态度的依据。(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 5. 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但现在必须防止这种使自由的雅典人变为奴隶的情形重演。这一点,首先是通过普遍实行的措施,例如禁止缔结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的债务契约而做到的。……至于其他方面,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只有三个上等阶级的人才能担任一切官职;只有第一阶级的人才能担任最高的官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公平公正社会秩序建立的措施。
              (2)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场改革在建立社会公正秩序方面的不足之处。
              (3)如何划分社会等级,往往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明发展程度。试概括两场改革划分等级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4)对于创建公平公正社会,你从上述材料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 6.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月的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
              【材料二】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於法术,皆未尽善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韩非子对其措施有和评价?
              (2)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