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
              关税壁垒
                  材料一 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材料二 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 (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
            • 2. 中世纪大学
                 英国当代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学者科班说:“总的来说,中世纪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既能胜任专门化的职业工作,又是社会有用的成员:他们构成了中世纪社会劳动力的精英。他们是舆论的制造者,是引导社会力量的必不可少的支柱。中世纪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受过训练的头脑,它们将影响政治观点和形成教会的政策。然而,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可能更多的是保存制度的技师而不是具有革新精神的思想和行动方式的发起人。自13世纪以来,大学一直是欧洲各时期有争议的政治和神学问题公开辩论的传声器:一种共同的大学舆论决不是无足轻重的。”
              问题:
              (1)概括材料中“大学”的历史作用。
              (2)材料中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 3. 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
                     在欧亚大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历史上,最惊人、最重要的发展是西欧从贫穷的、默默无闻的状态中崛起。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简述500~1500年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请用中外历史上正反两例论述“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 4.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五和十六世纪,教会十分关注异端邪说。异教人士及女巫被拘捕和受审。这时是个科学冒起,但同时人们普遍相信魔法和巫术的时代,在这段时期,民众搜捕女巫,有时虽然只有少量证据,仍会判女巫有罪,并对其施以火刑处死j在这时期,教会也会开庭审讯包括科学家的异见者,其中一次著名的审判,就是哥白尼理论的一位支持者布鲁诺,他在1600年被施以火刑处死。
              (1)15及l6世纪期间被视为“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材料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二 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改变教会的十人十事》
              (2)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 5. 一个新的社会--中世纪早期的欧洲
              “铁锤查理”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防御力量,他把日耳曼随从对首领的忠诚与出租教会资产的做法相结合:谁能把随从军事化地组织起来,谁就可以租到土地给自己用,而且可以把土地分租给下属。最终形成了整个社会的组织形式,成了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一个处于较高地位的封臣,继续向下分封土地,而受封的人再把土地封给他下面的人。谁有远见,并获得高官,谁就有更多的随从……
              问题:
              (1)材料中的“一个新的社会”指的是什么社会?
              (2)“铁锤查理”指谁?他做了怎样的改革?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叙述中世纪西欧这一“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三幅图片反映了欧洲社会怎样的历史现象?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 7. 西方的没落:
              材料一: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材料二: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图:

              材料三:1912年斯宾格勒开始了他宏大的写作计划。1918年《西方的没落》带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出现在德国的书店里。从此围绕西方没落的争议也一直在持续:
              大多数文化都经历了一个生命的周期,西方文化也不例外。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将占据未来一千年中的前几个世纪,但其没落的征兆早已经预示出来,且今日就在我们周围可以感觉到--这就是西方的没落。历史学家不仅要重建过去,更重要的是预言……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的理由?
              (2)综合所学,材料二中“西方……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主要是指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评价斯宾格勒的“西方没落”说的?
            • 8.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城市与王权、宗教和安全密不可分……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
              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
              年份万人以上城市比例(占总人口)万人以上城市
              数量(个)
              平均城市规模(千人)欧洲总人口
              (百万人)
              15005.61542261.6
              16508.31973174.6
              180010.036434122.7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材料三
              从建国以来几十年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1949年至1961年的城市恢复、发展阶段。恢复新设了大批城市,而且促进了更多各类城市的发展。
              1961年至1965年的城市调整、压缩阶段。调整了各地城市的发展计划和规模,压缩了设市的建制和数量。
              1966年至1978年的城市停滞、徘徊阶段。
              1979年至今的城市复兴、迅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摘编自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古代城市为什么不能实现转型?
              (3)依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出以上四个阶段特点的背景或原因。
            • 9. 中世纪之光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而且处于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它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支离破碎的欧洲”? 
              (2)结合史实说明,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范文澜曾提出,在西方,民族和民族国家固然是随着资本主义兴起而形成的,但在中国,“自秦汉起,汉族已经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自北宋起,全国范围内经济联系性加强了,这个共同体也更趋于稳定”。
              --胡逢祥《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民族国家的观念是在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全民族“代表自居,先后颠覆了神权与君权,使人由原先的宗教信徒、王朝臣民变成了 “民权国家”的公民之后才出现的。
              --房宁《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三  抗日战争作为现代中国人的共同的经脸将会成为一个永恒的亊件,因为它超越了种族、阶级、阶层,性别,以及立场、权力和财富。所以,许多历史可以用各种方式描述,许多历史人物甚至可以用黑色幽默或“无厘头”的方法来表现,对政治也可以玩世不恭,但唯独对“抗日战争”必须以统一的中华民族所内在规定的甚至是超越法律的方式加以尊敬。
              -徐迅《民族主义》(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古代中国早在秦汉时代华夏民族已经形成的观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16-17世纪的英吉利民族怎样“先后颠覆了神权与君权”,成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在使中华民族由-个血缘共同体转变成为一个政治共同体方面起到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