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颁布了很多法令,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方面改变了俄国犹太人的悲惨境遇。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犹太人对政治的诉求开始表现出来,这不仅由于政府放松了对犹太人担任公职的限制,而且也与犹太人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社会影响的扩大有关。这一时期,犹太资本迅速发展,并出现许多著名的资本家,如金茨堡家族和波利亚科夫兄弟。
                 西欧犹太人的解放促进了俄国知识分子阶层对犹太问题认识的转变。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希望俄国效仿西欧,给予犹太人以平等的地位和公民权。克里米亚战后,俄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决定转变策略,通过颁布宽容法令来达到同化犹太人的目的。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正值俄国改革时代,犹太人的价值和作用使亚历山大二世乐于采取宽容犹太人的政策,以便吸引更多的犹太人为俄国发展服务。亚历山大二世接受的教育富有人文主义色彩,这使亚历山大二世能够理性看待俄国境内的犹太人问题。
              --摘编自张礼刚等《试析亚历山大二世宽容由太人的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宽容犹太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二世采取宽容犹太人政策的影响。
            • 2. 材料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对材料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你如何理解?
              (2)史学家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试说明理由。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7年1月3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员会的大多为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1861年沙皇颁布“二一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人民版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大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英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降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一一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一一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
            • 5.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    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 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  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请回答
              (1)阿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一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为什么说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这对俄国的现代化有何影响?
              (3)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 6. 材料一  尽管遭到美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对,但俄罗斯武装力量仍果断进驻克里米亚多处战略要地。2014年2月28日以来,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率先行动,随后俄军从海空同时大举增援。正如路透社所言,与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己表现得底气十足,毫不示弱。
              --《环球时报》(2014年3月3日)(1)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相对于今天的“底气十足”,为什么160年前俄国却是“色厉肉荏”?
                  材料二  被解放的农民反抗斗争更激烈了,1861年农民骚动竟至1176次。亚历山大成为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牺牲品,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1881年3月1日,他终于被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意党成员炸死,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赫尔岑《俄罗斯之声》(2)依据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屡遭刺杀的原因有哪些?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 8.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
              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历史争鸣•回顾戊戌》
              材料二18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据材料一,指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遵循的“西方模式”的含义。如何理解“俄罗斯特殊性之路”?
            • 9.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图一:

              图二:1861年3月3日农民们在农庄里听到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时的情景。

              图三:2005年6月7日,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
              问题:
              (1)图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解释图二中“农民亲吻贵族的脚背”的现象。
              (3)你认为俄罗斯政府在2005年竖立起纪念亚历山大二世塑像的原因是什么?
            • 10. 工业文明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有着迅速的运动和不平稳的退却;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充满了来自传声筒的噪声干扰。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约翰•尤内夫《近代西方的崛起--工业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哪一个国家首先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最先出现这种社会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2)俄国人和日本人在分享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障碍?后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排除其障碍的?
              (3)如何理解“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