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6分)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请回答下列有关农民的三个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的东西方都面临着社会重大变革,简述这一时期英国、俄国和中国农村的农民所处的境况。(12分)

              (2)简要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苏联政府对农民政策的异同。(10分)

              (3)2005年12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时,接近一百个南韩农民代表纷纷纵身跃入维多利亚港,他们穿着橘色救生衣,拿着旗帜在水中来回游动,并挥拳叫嚷。一名男子喊道:“WTO逼我们去死!”。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 2.
              1861年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主要目的是
              A.废除农奴制B.化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
              C.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D.巩固统治, 增强国力
            • 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

              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

              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

              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

              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

              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

              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

              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而1861~1863

              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

              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魏源对阿里“甚聪明”的认识指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阿里?(2分)

               

            • 4. 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根源是

              [     ]

              A.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B.农奴制盛行
              C.俄国科学技术落后        
              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 5.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
              C.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D.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6. 下列关于1861年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

              A.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俄国封建社会内部得到一定发展   
              B.农村中建立起一些使用雇佣劳动力的资本主义农场   
              C.19世纪40年代末,俄国开始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D.俄国资本主义的总体发展水平低于西欧诸国
            • 7.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上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 8.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做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的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以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粱俊艳、张云《中国西藏与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农奴制(奴隶制)比较》

              材料三: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第一次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名字代表占80%以上,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的农奴和奴隶。                 ——《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俄国和中国西藏在废除农奴制之后,农奴政治经济地位变化的异同。(11分)

               

               

               

               

               

              (2)基于材料和上述回答判断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4分)

               

               

               

            • 9. 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表明
              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
              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
              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

              图1  地主毒打农奴

              图2  贫困的俄国农奴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
              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
              买卖人口,
              把人当牲畜?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
              我们穷人的头上,
              挥舞着鞭子?
              (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