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他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一一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哪两种态度?为什么会这样?
              (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他媲美”。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英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降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一一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一一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
            • 3.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    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 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  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请回答
              (1)阿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一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为什么说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这对俄国的现代化有何影响?
              (3)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 4. 材料一  尽管遭到美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对,但俄罗斯武装力量仍果断进驻克里米亚多处战略要地。2014年2月28日以来,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率先行动,随后俄军从海空同时大举增援。正如路透社所言,与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己表现得底气十足,毫不示弱。
              --《环球时报》(2014年3月3日)(1)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相对于今天的“底气十足”,为什么160年前俄国却是“色厉肉荏”?
                  材料二  被解放的农民反抗斗争更激烈了,1861年农民骚动竟至1176次。亚历山大成为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牺牲品,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1881年3月1日,他终于被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意党成员炸死,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赫尔岑《俄罗斯之声》(2)依据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屡遭刺杀的原因有哪些?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 7. 普希金赞美俄国一位伟大的人物时说:“他用独断专行的手,勇敢地撒播着文明。”其中  的“他”是(  )
              A.威廉•奥伦治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尼古拉二世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相似”的表现并阐释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
              (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 9. 材料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与1848年前东欧 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 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 责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 租与他人。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 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主人 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和美 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 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 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 10.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图一:

              图二:1861年3月3日农民们在农庄里听到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时的情景。

              图三:2005年6月7日,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
              问题:
              (1)图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解释图二中“农民亲吻贵族的脚背”的现象。
              (3)你认为俄罗斯政府在2005年竖立起纪念亚历山大二世塑像的原因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