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9年帝国宪法下的日本统治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帝国宪法是日本政治近代化开始的重要标志,同时日本也从此走向了一条背离现代政治原则的道路。据材料一,说明其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所说的“巨大失误”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 3. 日本明治维新体现出“眼观八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替,从而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但是,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现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更难一些,精神层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是如何做到“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
              (2)概括指出日本改革后在体制方面和精神层面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大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竟,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
            • 5. 材料第一条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第三条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和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第六条天皇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天皇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法官。
              第七条天皇根据内阁的建议与承认,为国民行使下列有关国事的行为:
              一、公布宪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条约……
              第九条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四十一条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1947年《日本国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47年日本宪法与日本以往的宪法的不同。
              (2)材料体现了什么原则?分析其原因。
            • 6.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
              (1)结合日本历史,说明福泽谕吉为什么提出“汲取欧洲文明”的主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
              (2)材料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 7.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1)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
              --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2)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材料二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日两国的改革在核心主张、改革方式和局限性上的相同之处。
            • 9.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    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 10. 材料一   1947年实施的《日本国宪法》规定:
              第一条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政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第九条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  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十一条   本宪法所保障的国民的基本人权,作为不可侵犯的永久材料。这部宪法的核心,是第9条,也就是这部宪法被称为“和平宪法”的原因。根据《每日新闻》在l946年5月做的民意调查,赞成“放弃战争(即宪法第九条)”的高达70%,反对的仅占28%。
              --摘编自《留下的烙印远不止一部和平宪法:麦克阿瑟改造日本》
              材料二    新安保法案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卫队法》、《武力攻击事态法》、《周边事态法》、《联合国维和行动(PKO)合作法》等10部法律的修正案综合构成的《和平安全法制完善法》,二是随时允许为应对国际争端的他国军队提供后方支援的新法《国际和平支援法案》.日本历届政府以宪法第九条为依据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但现任府和执政党依据2014年7月做出的变更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制定了法案,于2015年5月提交国会审议。7月15日,在一片反对声浪中,日本众院强行表决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日本民众在国会门前抗议,要求撤回法案。
              --摘编自《朝日新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相比,《日本国宪法》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评日本新安保法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