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梁启超曾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这里“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革新图强运动
              B.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反洋教运动风起云涌
              C.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艰难起步
              D.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救亡图存斗争
            • 2.
              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要贡献是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实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沉重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 3.
              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
              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 4.
              1898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
              A.1处B.2处C.3处D.4处
            • 5.
              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即答复当时讲学于广雅书院的独尊宋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岁月,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康有为做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阐明东西伦理的共通性B.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世性
            • 6.
              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
              ③服饰改革不带政治色彩,而不缠足运动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④两种变化与改革仅限于南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 7.
              甲乙两人交换对时局的意见。甲说:“四夷交迫,……覆亡无日。”乙认为:“非变法不可。”甲表示:“以现在的力量,行可变之事,虽不能完全变法,如果掌握重点,亦足以救中国。但是大臣守旧,不通外国。若要依赖他们变法,就好象缘木求鱼。”甲乙两人应该是下列(   )
              A.商鞅与秦孝公B.林则徐与道光帝C.康有为与光绪帝D.孙中山与宣统帝
            • 8.
              在19世纪末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形成了阅报的风气,其中在维新思想传播方面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时务报》B.《申报》C.《苏报》D.《民报》
            • 9.
              “百日维新”的内容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是 
              A.准许官民上书言事B.开办京师大学堂
              C.废除旗人寄生的特权D.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 10.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自台事后(即割让台湾)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据此分析,康有为要求变法维新的目的之一是
              A.避免农民革命B.推翻朝廷统治C.顺应革命形势D.收复台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