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04~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惨败,由此导致了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905年革命,对此列宁评论说:“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1)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说明“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 2. 1924年,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知识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不同的时代,史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解读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辇彀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凡被殴击。……举京师谣言纷纭不可听闻,皆谓康有为欲废京师六部九卿衙门。彼盈廷数千醉生梦死之人,几皆欲得康之肉而食之。其实康有为不过言须增设新衙门耳,尚未言及裁旧衙门也。而讹言已至如此,办事之难可以概见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萧一山《清代通史》,1923年
              材料三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康有为公然诬蔑18世纪法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为“无道之甚”,替满清封建统治者策划防治中国人民革命的方法。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载湉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戊戌变法失败,宣告改良主义在中国没有出路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1954年
              材料四  当前,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很难令人接受。反过来讲,假如康梁的变法主张温和一点,变法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变法就可以成功吗?肯定也不会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具体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2001年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概括,针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四则材料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原因分析?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认识分歧的因素有哪些?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归纳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 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 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 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 5. 胡适的《留学日记》载: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此观点没有认识到(  )
              A.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B.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
              C.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中体西用的局限性
            • 6. 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益”。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政府重用张之洞
              B.“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
              C.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D.清廷反对君主立宪制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二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1)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