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化的军事工业,这里的“近代化”主要是指(  )
              A.生产资料
              B.生产规模
              C.产品流向
              D.生产手段
            • 2.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李太炎说:“公理之末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 3.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中,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变革宏观地概括为表格中的四种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序号趋势
              I自身衰败化
              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
              革命化
              现代化
              ①近代中国的变革是内外因交错的结果   ②第I、第Ⅱ、第Ⅲ种趋势使中国走向沉沦
              ③革命化是推进现代化的一种方式    ④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平衡渐进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 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
              C.封建政府和军阀的专制统治
              D.长期的专制传统和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
            • 5. 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国家认同
              B.外来冲击推动中国法制建设
              C.排满反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D.民族危机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 6.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民族危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