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历史资料
              1878年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
              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请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 2. 如图是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
              A.国人对民主的理解不断深入
              B.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曲折性
              C.君主观念逐渐淡化直至被抛弃
              D.民族危机程度直接影响着民主思想的宣传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惊人努力。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
              (1)根据材料,该书出版的主旨是什么?大约在什么时候出版?
              (2)结合所学,(法租界)“有自己的独立生活”指的是哪些方面内容?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综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租界的影响?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琉球、安南、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材料二   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 5. 某学生以“世界变迁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是其章节的标题,正确的是(  )
              ①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②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③斯大林模式与中国一五计划                  
              ④欧共体与上海合作组织。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6. 清末,国史馆对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总理衙门政治地位低下
              B.清政府拒绝外来文明
              C.近代中国变革阻力重重
              D.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
            •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一在面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问题上,他主张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在治军方略上,他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在中西邦交上,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并反对借师助剿;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摘编自萧一山《曾国藩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思想的特点。
            • 8. 京津冀一体化
              时间历史资料
              1876年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
              1878 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康、梁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
              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请以“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近代化进程”为题,选取其中一个方面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 9. 费正清说:“(清末新政)在农村中,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反应,常常是强烈的反对。新政中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对现代化
              B.清末新政已失败
              C.农民没有获得感
              D.清末吏治最腐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