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历史

              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帅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利差异。(8分)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7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族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页。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7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汉译世界名著《拿破仑法典》

              (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7分)

               

            • 2.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 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得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卵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

              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部的最适合于他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 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利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造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非洲绝不是一个因为其居民的天生缺陷或低劣而一直处在人类发展进步法则之外的某种野蛮落后博物馆”,非洲史学者巴西尔戴维森提醒人们:“非洲与任何其他大陆一样,拥有需要对之进行严肃研究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历史学家只研究那些留下了书面记录的社会,而没有书面记录的时代和地区则交给了考古学家。……非洲史学家们以跨学科的历史研究方法为其崇尚,也就是说,他们非常强调利用能告诉他们非洲过去发生过什么的任何形式的证据。

              ——埃里克.吉尔伯特等《非洲史》

              材料二 西方心里学包含着一种愿望,或者说一种 需要,那就是把非洲当成欧洲的陪衬,当成一个既遥远又不了解的虚无缥缈的地方,以此来烘托出欧洲自己的智力优越性。

              ——阿契贝《1967-1987年论文文集:希望与障碍》

              请回答:

              1)依据东非的考古发现,许多现代学者认为,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在下表中填写支撑该观点的论据。(4分)

              2)起源于非洲的人类与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类种群质检存在着怎样的关联?(2分)

              3)上述材料要求我们重视怎样的史学方法?反对哪两种错误史观?在研究人类起源问题上,我们尤其要重视什么样的证据?(4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惨案遗址中,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的广岛和平公园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百姓。12月16日晚,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叠的尸骨共有5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数多。                              

              ——朱成先《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材料二    纪念碑、建筑群或遗址,在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每个被提名的遗产英:……风和对设计、材料、工艺或布局以及文化景观的特性及构成的真实性检测(委员会强调只能接受基于对原址进行完全、细致记录而无臆想情况下的重建),……此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特别是那些对众多游客开放的遗址,涉及的有关国家英提供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财产的管理、保存和开放度。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何建在江东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有多少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4分)

              (2)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同属一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依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哪一条规定进行申报?这类遗产的特殊作用是什么?(2分)

              (3)   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会长考尔先生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感叹道:“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申报世界遗产符合其中哪些规定?并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