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图8和资料回答问题。
              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1)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阿房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处,隔渭河与咸阳相望。
              (4)请用符号“●”在图8中标出阿房宫的大体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改革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第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第三,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问题:请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各举一例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新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梭论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两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真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次后底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鈞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