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历史影响。(10分)

               

            • 2.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怎样的政治权利?(3分)

              (2)如何评价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又进行了哪些改革?(6)

               

            • 3.

              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3分),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3分)。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序号

                        改革措施

              1

              军功爵制

              2

              因信称义

              3

              解负令

              4

              废除包税制

              5

              易服装,讲汉话

              6

              先定论

              7

              设京师大学堂

              8

              青苗法

              9

              土地赎买

              10

              殖产兴业

               

               

            • 4.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怎样的政治权利?(3分)
              (2)如何评价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又进行了哪些改革?(6)
            • 5.
              【题文】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局部到整体、全球化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提取信息说明中国宋代的市场活动有何发展变化? 这种发展对文学主流的表现形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2)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市场也就开始具有了国际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则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概括指出16~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二战前的世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几乎都从属于、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和交换。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了深刻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涌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 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的官制,是鲜卑官制和汉制相互混杂的。官吏的名称多仿照自然物之名而起,如奔走的使者,叫做凫(伯)鸭,取其快速之意;把纠察官叫做白鹭,取其延颈远望之意。北魏初期在每州设置三刺史,每郡设三太守,每县设三令长,分别由一个鲜卑贵族、两个汉族官员充任。这是因为鲜卑贵族缺乏统治汉地的经验,不得不起用汉族官员。但是北魏政府又对 汉族官员不够信任,于是派一个鲜卑贵族来监视。同时设置两个汉族官员,目的是相互牵制。孝文帝改制以后,一职三官制废除,一律改为中原传统的一职一官制。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北魏初期官制的特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这一特点孝文帝是如何改革的?
            • 7.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材料四 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 8.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卷六十八》
              材料二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三年,诏:“青苗钱不许抑配。令诸路提点刑狱官体量觉察禁止,敢沮遏愿请者.按罚亦如之。”初,敕旨放青苗并听从便,而提举司务以多散为功。又民富者不愿取,而贫者乃欲得之,即令随户等高下分配,又兼贫富相兼,十人为保,以富者为保首。王广廉在河北,第一等给十五贯……第五等一贯,民喧然以为不便。……判大名府韩琦言:“熙宁二年诏书,务在优民,不使兼并乘其急以邀倍息,……今乃乡村自第一等而下,……与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上乃出琦奏示执政曰:“……朕始谓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有青苗,而使者强与之乎?”
              ——《文献通考•卷二十一》
              材料四    而且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实际结果却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连最初倡行市易法的草泽人魏泽宗都“愤惋自陈.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一一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的原因。
              (2)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市易法措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实践中的主要弊端。
              (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两者变法成败的主观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