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日“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 

              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以及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 2.

              (12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以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二  关于明代中后期石门镇(注:浙北名镇之一)油坊经济的发展,文献有载:“崇为吾郡上游,当孔道,号剧难治,而石门镇为甚……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材料三  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防夷五事》: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据称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据称借领外夷资本积雇请汉人役使,并应查禁也;据称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据称夷船进泊处,应请酌拨营员弹压稽查也。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现象?(12分)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主客观两方面概括晋商发达的原因。(6分)

              (3)阅读材料三,指出《防夷五事》的政策实质和消极作用。(6分)

               

            • 4.

              (19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7分)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四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五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大举措。一个自强奋进的东方民族,一个日益强盛的伟大国家,以特有的胆识和远见、包容和胸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浩荡洪流。

              (5)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洪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 5.

              (12分)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  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对比,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2分)

              材料二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摘自北宋《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摘自南宋《梦梁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所具有的主要变化。(2分)

              材料三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李鼎《李长卿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联系所学知识,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3分)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4)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观点。(1分)材料表明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 6.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三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材料四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2分)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一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2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3分)

              (4)结合所学谈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4分)

               

            • 7.

              (12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材料三  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2分)

               

            • 8.

              (12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材料三  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2分)

               

            • 9.

              (18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    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2分)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 10.

              (10分)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是商品经济活力逐渐增强的表现,但在封建社会中,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没有新的突破。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岳麓版高中教材

              材料三 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中国很长的历史都是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纵观中国历史,概括指出“这种模式”“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的表现和影响。(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