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伏尔泰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与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幸福的权力,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摘自《法兰西思想之王》(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和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异同之处。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权权力的界限由全体成员通过契约组合的国家,对其每一个成员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的方式来推动和安排各个部分。社会公约赋予了政治体制对其成员的绝对权力,这种权力受到公意的指导时,形成了主权。公民对主权应当服从,但主权者不能给公民加以任何对于集体毫无用处的约束。主权的行为是合法的约定,以社会契约为基础、对一切人都是同等的、目的是为了公共的幸福、有公共的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为保障。主权权力虽然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但不能超出公共约定的界限。
              一一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一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为何是真极大胆之创论?从中外民主思想的变化中,谈谈你对人类民主发展的认识。
            • 3. 清末民初的政治语境中出现了“卢梭热”现象,中国人对卢梭的认知态度折射出当时的救国思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人皆曰杀,法国一卢骚。
              民约昌新义,君威扫旧骄。
              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蒋智由《卢骚》
              材料二:  自1896年起,以学界巨擎梁启超为首,晚清知识界纷纷撰文推介、评论卢梭学说。……然而,正当晚清学界推介卢梭学说如火如荼时,最先倡导卢梭学说的梁启超却改变了态度:1903年《新民丛报》上赫然出现梁任公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主张以伯伦知理来反对卢梭:“从卢梭之言,则革命终无个止之时”。然而,火一旦盗来,蔓延之势却非始作俑者所能预料。
              --黄群《如何阅读卢悛》
              材料三:晚清精英除了以文字来表达自己对法国大革命和卢梭的崇拜外,还利用图片的形式,比如1905年《民报》刊出“世界第一民权主义大家卢梭”的画像,1908年《竞业旬报》刊出“法国卢骚像”,1910年《民声曰报》刊出“卢骚”像等。
              --颜德如《卢梭与晚清革命话语》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称赞卢骚(即卢梭)的哪些思想?这些思想对近代欧洲起过怎样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对卢梭学说的态度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卢梭热”的原因及其对晚清时局产生的影响。
            •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权在实质上属于法兰西人民;所有公职人员都是受人民委任的人员,人民选举他们,也能罢免他们……为了不使财产的不平等挤掉权利的平等,宪法要求靠自己劳动生活的公民响应法律号召而在人民集会中担任公共职务时,对其所花费的时间应给予报酬。
              --罗伯斯庇尔《论代议制政府》(1793年)
              材料二  1795 年,热月党的宪法报告人布瓦西•当格拉斯说:“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最优秀的人物就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少数例外,这种人应该从下列人们中去发现,即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教养使他们能够明智而有判断力地去讨论决定国家命运的法律的利弊……有产者统治的国家是有社会秩序的,无财产者统治的国家则处于自然状态之中。”
              --摘自(法)索布尔《法国革命史简编》
              (1)罗伯斯庇尔的主张对法国大革命有何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热月党人的政治诉求。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一所体现的卢梭的主要思想。
            •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福“多闻阔疑,镇言其余”;荀于认为“天行有常”。老子素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这求精神自由。这些诸予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指出材料一中组含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肪织、来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脸宜装备看仪器、配备若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鱿是第二次技术苹命,共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一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表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卢梭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解读其对科技的看法。
            • 7.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四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三的语录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根据材料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
              (3)卢梭是一场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
            • 8. 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能够客观的反映某些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的教育方法是讲求民主和教育个别化;雅典的教育虽然民主,但雅典社会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以至于很不重视女子的教育。
              --摘编自《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之理论发展》
              材料二:卢梭认为儿童是分阶段发展的,他从儿童的独特视角提出了自然人概念。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自然教育”就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摘编自甘忠梅《卢梭<爱弥儿>中的全新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我国某时期的《幼儿园暂行规程》(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雅典儿童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3)阅读材料三,推断该史料可能出自哪一时期?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 9.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种著作被尊崇为五经亦自此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更进一步地贯彻这个政策,开办太学。太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为五经。读经注重考据,释经要严守师法、家法,不可越雷池半步。每年考试,通五经之一者,便授予下级咨询官吏之职,优秀者可充任皇帝侍从,更加优异者破格提拔。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特点并指出其主要作用。
                  材料二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 ……(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卢梭《爱弥儿》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教育思想并指出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教育部拟定发布了“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仿照苏联高校模式,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3)据材料三,概括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结合新中国的内外政策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和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共同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等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3)概括材料三中的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的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