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伏尔泰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与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幸福的权力,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摘自《法兰西思想之王》(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和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异同之处。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权权力的界限由全体成员通过契约组合的国家,对其每一个成员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的方式来推动和安排各个部分。社会公约赋予了政治体制对其成员的绝对权力,这种权力受到公意的指导时,形成了主权。公民对主权应当服从,但主权者不能给公民加以任何对于集体毫无用处的约束。主权的行为是合法的约定,以社会契约为基础、对一切人都是同等的、目的是为了公共的幸福、有公共的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为保障。主权权力虽然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但不能超出公共约定的界限。
              一一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一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为何是真极大胆之创论?从中外民主思想的变化中,谈谈你对人类民主发展的认识。
            • 3. 清末民初的政治语境中出现了“卢梭热”现象,中国人对卢梭的认知态度折射出当时的救国思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人皆曰杀,法国一卢骚。
              民约昌新义,君威扫旧骄。
              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蒋智由《卢骚》
              材料二:  自1896年起,以学界巨擎梁启超为首,晚清知识界纷纷撰文推介、评论卢梭学说。……然而,正当晚清学界推介卢梭学说如火如荼时,最先倡导卢梭学说的梁启超却改变了态度:1903年《新民丛报》上赫然出现梁任公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主张以伯伦知理来反对卢梭:“从卢梭之言,则革命终无个止之时”。然而,火一旦盗来,蔓延之势却非始作俑者所能预料。
              --黄群《如何阅读卢悛》
              材料三:晚清精英除了以文字来表达自己对法国大革命和卢梭的崇拜外,还利用图片的形式,比如1905年《民报》刊出“世界第一民权主义大家卢梭”的画像,1908年《竞业旬报》刊出“法国卢骚像”,1910年《民声曰报》刊出“卢骚”像等。
              --颜德如《卢梭与晚清革命话语》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称赞卢骚(即卢梭)的哪些思想?这些思想对近代欧洲起过怎样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对卢梭学说的态度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卢梭热”的原因及其对晚清时局产生的影响。
            • 4. 材料一 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摘自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鄙人行年将近古稀,窃尝究观哲理,以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四书五经,固是最富矿藏,惟须改用新式机器(指西学)发掘淘炼而已。
              --摘自严复《致熊纯如》(1917)
              (1)指出材料一中严复对卢梭学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严复的文化观?
            •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权在实质上属于法兰西人民;所有公职人员都是受人民委任的人员,人民选举他们,也能罢免他们……为了不使财产的不平等挤掉权利的平等,宪法要求靠自己劳动生活的公民响应法律号召而在人民集会中担任公共职务时,对其所花费的时间应给予报酬。
              --罗伯斯庇尔《论代议制政府》(1793年)
              材料二  1795 年,热月党的宪法报告人布瓦西•当格拉斯说:“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最优秀的人物就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少数例外,这种人应该从下列人们中去发现,即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教养使他们能够明智而有判断力地去讨论决定国家命运的法律的利弊……有产者统治的国家是有社会秩序的,无财产者统治的国家则处于自然状态之中。”
              --摘自(法)索布尔《法国革命史简编》
              (1)罗伯斯庇尔的主张对法国大革命有何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热月党人的政治诉求。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一所体现的卢梭的主要思想。
            • 6.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
              (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
            • 7. 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能够客观的反映某些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的教育方法是讲求民主和教育个别化;雅典的教育虽然民主,但雅典社会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以至于很不重视女子的教育。
              --摘编自《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之理论发展》
              材料二:卢梭认为儿童是分阶段发展的,他从儿童的独特视角提出了自然人概念。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自然教育”就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摘编自甘忠梅《卢梭<爱弥儿>中的全新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我国某时期的《幼儿园暂行规程》(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雅典儿童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3)阅读材料三,推断该史料可能出自哪一时期?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 8.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种著作被尊崇为五经亦自此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更进一步地贯彻这个政策,开办太学。太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为五经。读经注重考据,释经要严守师法、家法,不可越雷池半步。每年考试,通五经之一者,便授予下级咨询官吏之职,优秀者可充任皇帝侍从,更加优异者破格提拔。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特点并指出其主要作用。
                  材料二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 ……(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卢梭《爱弥儿》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教育思想并指出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教育部拟定发布了“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仿照苏联高校模式,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3)据材料三,概括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结合新中国的内外政策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 9.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  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  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三  公民享有《人权宣言》中规定的自由权利,还增加了迁徙、请愿、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忠于国家和法律。宪法规定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称“消极公民”。--法国《1791年宪法》
              (1)拿破仑曾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结合材料一、二对此进行说明。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1791年宪法的规定。
            • 10.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试举卢梭《民约》之大经大法而列之:(甲)民生而自由者也,于其群为平等而皆善,处于自然,则常如此。……(乙)……公养之物,莫之能私。如土地及凡土地之所出者,非人类所同认公许者不得据之为已有也;产业者皆篡而得之者也。(丙)群之权利,以公约为之基;战胜之权利,非权利也。----1914年2月严复《(民约)平议》材料二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1)据材料一概括严复认同了卢梭的那些思想?(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中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