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  
              ——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卢梭

              (1)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东西”又指什么?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立法权外,作者认为国家权力主要还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以上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古罗马斯多亚学派哲学家塞内卡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因此,合法的国家只能是基于人民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的产物,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缔结契约的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在由契约结成的国家里,人民当然拥有国家的主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家。”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1)分别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精神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基督教文化共同体的长期存在和封建割据,民众首先认同自己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域的人,对国家的认同感淡薄,同时国家也没有明确的主权。……从15世纪末开始,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国王成为认同的象征,共同的经济制度、以相同法规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形成使民族国家的根基不断巩固。但是,王权日益暴嚣出专制与狭隘的本性,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启蒙思想家发出了“专制之下无祖国”的呼声。英国和法国经过革命,消灭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权,大大加强了民族认同感。尤其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反对外来武装干涉,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一般认为西欧民族主义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材料二: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他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融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民族主义在近代欧洲的作用。(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这说明
              [     ]

              A.神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
              B.基督教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信仰,专制理论神化更便于人们接受
              C.教会借助王权巩固其统治地位
              D.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理论,如同接受宗教信仰一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