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04年《时报》载:共和国家,主权在民,举凡一切政务,非由吾民通过,不可贸然施行,此必然之理也.由此观之,吾民责任重大,已不待言.从中折射出当时中国(  )
              A.民主革命成为时代主流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众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D.民众国家责任意识增强
            •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韬(1828-1897年)1848年在上海墨海书馆工作,并担任外国传教士麦都思的翻译助手。与人合作编译了《光学图说》、《西国天学源流》等西方自然科学书籍。1874年创办了由中国人独立编辑出版的大型中文报纸《循环日报》,出任总编辑。1884年,他出任我国最早传授西方科学知识的学校--上海格致书院的掌院、山人,致力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
              王韬提出“君民共主之国,如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麦。”“朝廷有兵刊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远近,此君民共主也。”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韬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王韬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并分析原因。
            • 3.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  )
              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
              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
              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
              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
            • 4. 民意测验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测验方法,中国较为规范的民意测验发端于民国时期。
              1926年1月4日,当时有较大影响、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体的《京报副刊》在新年第一期头版刊登了主编孙伏园向读者征求关于“新中国柱石十人”的倡议书。该民意测验前后进行了55天,收到有效投票791份。
              附《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测验评选结果:
              排名姓名备注排名姓名备注
              1蔡元培1916年始任北京大学校长6王宠惠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
              2汪精卫广州国民政府主席7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代表人,中共中央总书记
              3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8李烈钧国民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
              4吴稚晖新文化运动代表人,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9于右任国民党员,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参加过二次革命、国民大革命
              5冯玉祥北洋军将领,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组建国民军10徐 谦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参加过反袁斗争和国民大革命
              结合“新中国柱石十人”测评结果,评点一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观念。
              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论结合,评点有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