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利玛窦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这里生产的最好的纸也远不如我们自己的许多产品。它不能在正反两面都印刷或书写,所以我们的一张纸就等于他们的两张。此外,它很容易撕坏,不能耐久。这个国家只有少数几种测时的仪器,他们所有的这几种都是用水或火来进行测量的…….但是所有的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常常出错,测时不准确。中国所熟习的唯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注:指科举应试,金榜题名),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在北方各省还有一种常见的野蛮行径,那就是阉割大批的男孩,这样他们就可以给皇上做奴仆。几乎全国的行政事务都操在这类半男半女的人的手中,单单在皇宫里这类人的数目就达万人之多。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作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摘鳊自利马窦《中国札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马窦中国之行的背景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
            • 2. 有学者认为,晚清西学东渐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811-1842年;1842-1860年;1860-1900年;1900-1911年.下列西学传播的特点属于第三阶段的是(  )
              A.传播于沿海的通商口岸
              B.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理论
              C.开始译介西方史地书籍
              D.开始介绍近代西方各国律例
            • 3. 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主张君主立宪主张民主立宪未表明态度
              篇数1123
              以下历史结论最合理的是(  )
              A.清政府预备仿行宪政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大公报》倾向民主共和政治
              D.当时人们的政治主张有多样化的倾向
            • 4. 思潮的涨落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问题:以“时代与思潮”为主题,叙述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历程。
            • 5. 有学者认为:“如果①可称为造船制炮的改革,则②不妨称为编预算写宪法的改革,虽说康梁等人胸中另有城府,他们的志向超过目前之规划。” ①、②当是(  )
              A.洋务运动  公车上书
              B.清末新政  请愿运动
              C.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D.清末新政  仿行宪政
            • 6.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诬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 7. 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最能反映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
              A.世界霸主,科技腾飞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D.政治典范,民权稭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