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了。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     ]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 2.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3. 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20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

              [     ]


              A、学习西方
              B、主张君主立宪
              C、救亡图存
              D、主张民主共和
            • 4.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时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其思想特点是 
              [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 5. 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     ]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
            • 6.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7. 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的相同目的是
              [     ]

              A、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B、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
              C、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D、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 8.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发表的《孔子改制考》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是
              [     ]

              A.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B.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C.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 9. 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 该思想家是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 10.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