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希望并且相信袁世凯能成为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新式独裁者”,因此积极挺袁。但是,历史证明袁其实也是“旧式独裁”,梁启超在《袁世凯之解剖》一文中对袁盖棺定论:“袁氏诚不失为一大人物,然只能谓之中世纪史暗黑时代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而决非在十九二十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
              中国社会并没有为“新式独裁”提供理想的条件。所以胡适在《答丁在君先生论民主与独裁》中呼吁人民警惕“今日提倡独裁的危险”,并坚定地说道:“我可以断断地预言:中国今日若真走上独裁的政治,所得的决不会是新式的独裁,而一定是那残民以逞的旧式专制”。
              --雷颐《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大论战反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论断。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胡适的观点。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现在公认,民国初年有一个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它是“一战”造成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袁世凯的近代化意识和对外开放,“黄金期”不可能形成。学者苏全有认为,袁世凯的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开通商业“特区”,扩大开放范围;二是引进外资,尤其注重侨资。
              --李宗陶《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材料二
                 (在宋教仁案以后)孙中山将袁世凯定性为“独夫民贼”,并谴责袁世凯“改毁约法,解除国会,停罢自治,裁并司法,生杀由己,于夺唯私;侦谍密布于交衢,盗匪纵横于邑都;头会箕敛,欲壑靡穷,朋坐族诛,淫刑以逞;矿产鬻而国财空,民党戮而元气尽。军府艰难缔造之共和,以是坏灭无余,而贼恶盈矣!
              --《近世人物传记--袁世凯》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苏全友和孙中山对袁世凯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袁世凯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在宋教仁案以后)孙中山将袁世凯定性为“独夫民贼”,并谴责袁世凯“改毁约法,解除国会,停罢自治,裁并司法,生杀由己,于夺唯私;侦谍密布于交衢,盗匪纵横于邑都;头会箕敛,欲壑靡穷,朋坐族诛,淫刑以逞;矿产鬻而国财空,民党戮而元气尽。军府艰难缔造之共和,以是坏灭无余,而贼恶盈矣!--《近世人物传记--袁世凯》
                 材料二  在中国建立共和体制的第一功臣,自然是袁世凯。袁世凯最初也曾主张在中国实现君主宪制,而革命派反对,革命派的方法显然是二千年“农民革命”的继续,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变革不仅仅是打倒一个皇帝的问题,而是要彻底改变皇权体制,在中国实现“宪制体制”。袁世凯时期,实际上不仅北京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共和和民主时期,也是中国共和和民主时期的开创初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和平过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共和制,而且民族工业此时也进入第一个真正的春天。--于永年《重读袁世凯》
              (1)材料一、二对袁世凯的评价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根据《临时约法》,在政府成立后六个月内应举行国会的选举。1912年8月,临时政府颁布了《选举法》与《国会组织条例》,包括采用两院制的规定。时至大选的12月份,同盟会吸收了四个小党派,组建了由宋教仁有效翎导的国民党。宋教仁曾在日本学过国会理论。此时。他得到黄兴的支持。并为党外的立宪人士所尊重。尽管他不反对选举袁世凯为初任总统。但是他强烈主张政党政治,并要求由内阁引导国家通向宪政。并且制衡总统的越权行为。
              国民党的反对者为一些小党派,如统一党、共和党。以及由梁启超领导的民主党。大选中,国民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占据了下议院总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议院274席中的123席。国民党得到的选票比其他三个党派得到的总和还多。此时三党联合成进步党,支持袁世凯政府。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民主运动的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对待袁世凯出任总统的态度及原因。
            • 5. 【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以下材料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  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权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助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属之。
              材料二
              以下材料节选自《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三年五月一日公布。
              第十四条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二十一条  大总统制定官制官归。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三十条  立法以人民选举之议员,组织立法院行之。
              第三十一条  立法院之职权如左:九、对于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以感议且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议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提起弹劾之诉讼于大理院。
              第三十九条  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嚢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民国约法》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法律文件对中国社会发展各自产生的影响。
            • 6.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新、旧约法比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中华民国约法》(1914)
              第30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14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50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第60条,大总统对国民之全体负责任
              第33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决议;第34条,临时大总统任命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由参议院同意第21条 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员
              第35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第22条,大总统宣告开战、媾和
              第43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
              第44条,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39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材料二 不过正像杨度强调集权的必要时所暗示的,在民初政治形势下,恢复总统制并非毫无道理。精通宪法学的古德诺就对改制表示赞赏,认为西方内阁制国家,人民于代议制有长久的经验,但中国却无此经验。此外,内阁制国家多系君主国,创设此制的原因在于世袭君主端拱无为,故须内阁承担责任,中国的情况亦与此不同。新约法变内阁制为总统制,以美国的先例衡量,可谓“共和国之良法”。古氏虽有为袁世凯“御用”的嫌疑,所论却多少考虑了中国“国情”。但因袁世凯和张勋相继上演“复辟”闹剧,不仅君宪政体被彻底否定,以集权行政为特征的总统制也不再被人看好。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天宏《比较宪法学视阈下的民初根本法》
              (1)依据材料一,《中华民国约法》相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明显的不同在哪里?二者制定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古德诺的观点。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说出赞同或反对的理由。
            • 7. 材料一  武昌起义猝然发动,猝然成功,而此前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是屡战屡败,可以说,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大大出乎革命党人的预料,在混乱的局势面前,革命党人慌忙把领导权让给了黎元洪……孙中山宣称:“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已达到,唯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杨波《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不数月半壁江山易帜,然而摆在国人眼前的景象是:“言外患则日逼南满,俄涎蒙古也;言内忧则会党充塞,匪盗如毛也。再观内部意见丛生,内讧可惧,四崩五裂,论之堪忧……每逢夜半,枪声四起,睡不安忱,惊惶起坐。”而此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同盟会,早已处于十分涣散状态,即“革命军起,革命党消”,“非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方能澄清宇内,底定中原”。--《共和危言》,1912年3月28日《申报》
              材料三  武昌起义后四天,以立宪派为主体的江浙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就开始制定拥护袁世凯以收拾大局的计划。他们一方面让拥有实力的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以顺应一致要求共和的全国人心;另一方面则压迫革命党人交出政治权力,由袁世凯当共和政府的大总统……列强表示,只有在袁世凯解决“南北争端”后,才可能承认中华民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1)阅读以上三段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
              (2)你如何看待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谈谈你的认识。
            • 8.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
              (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
              (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