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年来,社会阶层及其分化问题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大夫之职业,虽皮肤蹙浅者亦不复治,而专从事于奔走进取;其薄书期会(经常要看书开会,没有空闲),一切惟胥吏(胥吏,指除政务官外的政府办事人员)是听。而吏人根固窟穴(本地人家,宗法家族势力强大),权势熏炙、滥恩横赐、自占优比……轻重予夺,惟意所出(成为基层恶势力).故今世号“公人世界”,又以为官无封建(世袭)而吏有封建者,皆指实而言也。” --摘编自叶适《叶适集》
              (1)据材料概括“公人世界”里胥吏的特点。

              材料二  

              中等社会承担着“破坏上等社会”和“提挈下等社会”的双重责任……中等社会必须走向下等社会,与“下等社会为伍”,并用新的社会理想经纪下等社会,使他们成为革命的中坚,进行“有价值之破坏”和“有秩序之革命”。  ----节选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首的“中等社会”力量,在辛亥革命前后为“提挈下等社会”做出的努力,并分析其影响。(注:请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措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中任选两个角度作答。)
              材料三
              抗战爆发后,为改进党务与调整党政机构关系,统一确定县各级组织,强化地方政权,国民党政府于1939年9月颁布了《县各级组织纲要》,根据纲要开始实行新县制……县以下设乡(镇),乡(镇)以下为保、甲……为加强党治,县党部下,设乡(镇)分部和保甲小组,以层层节制,逐级运作。
              (抗日根据地)自然村设有村公所,是行政村的执行机关。村民大会是村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村民大会闭会后,由村民代表会行使最高权力。村公所一般设有村务委员会,由正、副村长及其他人员组成。村务委员会主要讨论村政工作,以少数服务多数的原则通过决议,付诸实施。全面内战爆发后,各解放区的抗日民主政府转变为人民民主政府,其中工人、贫苦农民的比例增加。
              --选自王文泉、刘天路《中国近代史》
              (3)据材料,归纳国民党和中共在农村基层建设方面的不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
            • 2.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38年3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建立民意机关”的主张。鉴于军事形势的危急和外交上的孤立,国民党决定接受共产党的主张,结束国防参议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随后制定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遴选了第一届国民参政员。

              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在武汉正式成立。国民参政会的设立,是国民党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第一次为各主要抗日力量共同参与中国政治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场所,在抗战中,国民参政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巩固国共团结的重要阵地。

              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为了继续实行一党独裁,修改参政会《组织条例》,使国民参政会几乎为国民党一党独占。1948年3月28日,行宪国大召开前夕,国民参政会宣布结束。

              ——摘编自陈一容、张国镛《国民参政会性质研究述评》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参政会成立的历史背景。(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参政会。(9分)

            •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边区政府于1937年5月通过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制定了“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原则。在边区政府和各抗日根据地展广泛深入的选举运动。当时的口号是:“民主政治,选举第一,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革命”。把选举上升到民主政治的首要高度。选事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1937年、1941年、1945年的三次大规模的选举,都是通过普遍、平等、无记名、发表竞选演说、差额选举、看政绩、发挥新闻舆论作用等形式,由老百姓选出自己信任的政府和官员。

              ——引自《炎黄春秋》2009年第8期

                  材料二  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946年访问延安后,对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印象极为深刻,她在书中写道:“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发现人们对他们的选举赞不绝口……千百万中国人民用投豆入碗的办法来进行政治上的选择”。

              ——(引自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中国出现黎明》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1937年至1946年延安民主选举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37年到1946年的延安民主选举运动进行评价。

            • 4.

              请考生在第45、4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水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轴线“数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4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与实践

              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中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作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分)



            •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而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于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  1949年4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內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1)概括材料一中张澜的观点。

              (2)指山材料二中张澜思想主张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胜利的果实不能白白地送掉,全国人民必须团结牢,大家一齐来动手,剥掉假民主的外套。……今天我们“为团结、胜利与民主而歌”,却不要教胜利冲昏了头脑。团结的障碍多得很,民主的暗礁更不少。让我们抓紧时机,打定主意,把民主、和平的呼声高唱入云霄!

                                  ——李公朴《不要教胜利冲昏头脑》(1945年9月2日)

              材料二  政治上玩了一套还政于“民”,实则是还政于党的把戏之后,就在军事上想凭借美军、敌伪军来完成武力统一的迷梦。屠杀人民的人,……你讲言论自由,他讲打人自由,你讲开会自由,他讲开枪自由.1不仅在马路上他们可以自由地抓人、打人、杀人,还可以自由地到学校去投手榴弹,打不死还加上几刺刀。这就是中国今天的真相,也就是“一二·一”惨案所以发生的原因。

                                      一李公朴《世界看“一二·一”惨案》(1 945年1 2月《知识青年》)

              (l)概括材料一的主张。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出现的背景。

            • 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经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主同盟的思想倾向及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主同盟这一思想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