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是近代中国的三部法律文件。

              法律是特定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部法律文献中任选两部对此观点进行论证。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构建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大纲》所体现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的基本原则。其中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两部宪法的本质有何不同?
            •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世界之政有二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国民谓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日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政体外,自馀各国则皆君主立宪政体也。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故各国宪法,皆首言君主统治之大权及皇位继袭之典例,明君之权限也;次言政府及地方政治之职分,明官之权限也;次言议会职分及人民自由之事件,明民之权限也……不知君权有限云者,非臣民限之,而宪法限之也……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序言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人民革命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两部宪法有何相同点?
            • 5. 近现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复杂的探索历程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  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传统,又必须要有个人权利意识。而要有个人权利意识,又必须要有市场经济的发达。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要有中产阶级社会。……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的结合。
                --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避免了在处理党派关系问题上选举民主的“票决”可能带来的弊端,而且政治协商还从处理各政党之间关系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拓展为各界代表人士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渠道,……成为体现我国广泛人民民主的又一重要形式,即协商民主形式。                        
              --何群《试论政治协商制度及协商民主方式的优越性》材料四  细究中国社会这些年来政治体制的每一变迁,无一不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所推动。没有社会分化与社会转型,没有经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没有技术进步出现的互联网络与信息化,中国社会在政治体制领域的这些变化,放在30年前,甚至15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辛鸣《推动中国政改的四大力量》请回答:
              (1)民国初年,革命党人作了宪政设计的伟大尝试,以限制袁世凯独裁,捍卫民主共和制度,请根据材料一概述其设计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述议会民主政治在中国难以实施的原因。
              (3)新中国建立后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4)有人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所需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也有人认为仍需假以时日,力求稳健扎实。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同意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论点明确,言之有据。
            • 6.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秦始皇)……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阶级占统治地位,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
              --《大国崛起•美国部分》
              (1)材料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代议制”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权力”的? 
              (4)下表反映了古今中外政治建设的部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完善表中所缺部分。
              史  实结 果 或 意 义
              元朝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新中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 7.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2)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
            • 8. 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材料一中英国、美国在政体上各有何创新?写出其确立的法律文件名称。
              (2)你如何理解“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法兰西共和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兰西共和之路呈现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宪政的认识。
            • 10. 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可以让我们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一:古代中国“臣民”社会与雅典“公民”社会
              材料一  清朝时期,各地府、县学堂均设“明伦堂”,“明伦堂”里都置有一块卧碑,卧碑中镌有如下禁令:“……二、生员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七、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以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八、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材料二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出中国“臣民”社会和雅典“公民”社会的政治特点。
              比较二:中国近现代民主
              材料三 (中国近代民主)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 (中国现代民主)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联系材料三、四,说明两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材料三、四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比较三:西方民主
              材料五 (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材料六

              (3)据材料五指出《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材料六中“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这两种不同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