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下图扼要叙述五位人物思想的核心内容、解决了中国哪些社会问题及对中国历史的主要影响。(要求:表述成文,语言通顺)

              孔子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只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洲人那一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专制政体那一面来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主要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中“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中山为什么后来会提出“新三民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1)分析材料一中《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材料,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还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预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然本末之强弱适均,视乎时势之变通为律。则自今而至后,自小而至大,自省而至国,自国而至万邦,亦无不可行矣。其要在于因时制宜,审时而行而已。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哪些方案反映了时代潮流?三个方案共同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以上三种方案的实践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乙,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图片: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下图所示)

              图1

              图2

              图3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次巨变伴随着三位伟人对社会建设模式的探索,他们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发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国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的特点和最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