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这说明当时多数民主党派(  )
              A.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B.支持中共反对独裁
              C.追随国民党实行社会变革
              D.要求实现和平民主
            • 2.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是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 3.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等四项协定及两项附属议定书。条约和协定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并且落实了苏联关于立即让外蒙古独立的要求。作为回报,斯大林对国民党政府最为忧虑的苏联援助中共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保证。斯大林表示,至于中共,我们不支持他们,不帮助他们。斯大林说:“(苏美英)三国外长一致同意,中国必须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实现统一和民主化,广泛吸收民主人士进入国民政府的所有机关,停止内战。”

              材料二  1947年下半年,斯大林对华政策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48年2月,斯大林在同南斯拉夫等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谈话中检讨了苏联在对中国革命认识上的错误。斯大林说,他们曾经认为在中国不具备起义成功的条件,必须同国民党寻求某种妥协。……结果,是中国人而不是苏联同志是正确的。1948年5月中旬,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负责人科瓦廖夫说: “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我们就不怕任何突发性事件的威胁。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力量。”

              ——均摘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国内政治发展的影响。

              (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苏联对中国革命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主要原因。

            • 4. 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5. 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 6. 右图漫画中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得知当时

              A.辛亥革命爆发       
              B.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C.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
              D.解放战争爆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