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9年巴黎和会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西方的相互关系。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它们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日本积极在该地区进一步扩展势力。美国一方面对巴黎和会的结果不满,另一方面对日本扩张不安,美日矛盾迅速发展。同时,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 1921年 11月 12日~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会议实际上是在美、英、日三国操纵下进行的。会议期间和结束时,与会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协定和决议案,其中主要有:《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到1922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激情和仇恨,那些条约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们制造出的问题与所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罗伯特·E·勒纳,爱德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9分)

            • 2.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识 法西斯主义的危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的经济惩罚转嫁到了德国人民身上。成千上万从前线回来的军

              官们流落街头,他们不时怀念着帝国往日的荣光,“钢盔团”、“前线战士同盟”等右翼武装团体,得到了国防军部的津贴。之后,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上述情势,乘机兴风作浪。

              ——摘编自黄玉章 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在希特勒看来,战争不仅是夺取“生存空间”的手段,也成为维护 “优等种族”的目的。为“彻底解决”犹太人,德国不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更建立了遍布各地的死亡集中营、毒气室、焚尸炉。尽管纳粹分子企图销毁 证据,但是这些遗址仍保留下来,并成为曾经发生的历史悲剧的重要见证。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二直接关联的“历史悲剧重要见证”的遗址的 名称,并说明其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欧洲历史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后又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的一个主要因素……和平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非难着重于民族主义运动的暴力行为、与军国主义结合以及因爱国侵略主义(Jingoism)与沙文主义(chauvinism)而在民族间产生冲突。在某些国家如德国,民族象征与爱国性的自负因与过去的战争相关而名声大坏,因此权力争夺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国际战争的真正原因,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之类的力量,只是达到夺取权力这种目的的手段。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的民族主义开始产生分化和重新组合,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以英法为代表,竭力维护和固守原有的民族利益、殖民利益和新获得的霸权利益不放……第二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这是一种把民族主义推向极端、最为反动的民族主义……第三种类型是东欧和东南欧众多中小国家的民族主义,这些一战后刚获得独立的国家是帝国主义列强弱肉强食、角逐争夺的对象,无法主宰其民族命运,最后被拖入大战的漩涡,付出了惨重的民族牺牲代价。

              ----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提到的权力争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相结合会体现出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出现分化的根源并分析这种分化带来的各自影响。

            • 4.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历史上,顾维钧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和林则徐、邓世昌、谭嗣同一样是灰暗和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闪耀着的民族英雄。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他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第一次向列强说了“不”,并由此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他由此蜚声国际外交界,成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之后曾官至国务总理。

              1931年,他是张学良的幕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临危受命,成为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运筹帷幄,跟随李顿调查团做出调查,并促使国联做出日本侵略中国的结论。在外交上宣告了对日抗争的胜利。但是由于日本悍然退出国联,这样的胜利并没有挽救危亡中的中国。顾维钧成了一个悲剧英雄,他无力跳出“弱国无外交”的历史铁律。

              《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 1945年 6月 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节选自宗民《顾维钧在“九一八”》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的主要依据。(6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维钧无力捍卫中国大国地位的原因及启示。(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