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材料二
              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的政策。)
              材料三
              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材料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列举美国实施乔治•凯南“遏制”政策的表现。
              (2)依据材料归纳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并简要评价。
            • 2.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一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二 1993年年末,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想念冷战的原因?
            • 3. 矛盾和分歧的存在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国际政治的智慧在于如何处理分歧、化解矛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斯大林在给丘吉尔的信中说:“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使希特勒无法入侵英国。”丘吉尔同意开辟第二战场,但极力主张从欧洲柔软的下腹发动进攻的“地中海战略”。罗斯福对他儿子说:“每当首相坚持经过巴尔干进攻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十分清楚他实际上想要干什么。”
              材料二  战后政治力量的新的组合和两个阵营, ……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1947年9月,苏联外长日丹诺夫在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上,苏联和英国存在怎样的分歧?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问题中的分歧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主要表现?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一《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三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指出……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相应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所实施的策略及其条件。
              (4)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
            • 5.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逐渐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
              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1947年》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一步骤的唯一国家。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一一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美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急于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原因并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它们在全世界与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话》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特点及表现。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级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 7. 材料   冷战蔓延至亚洲以后,美国照搬欧洲经验,试图在亚太地区组建一体化的多边军事同盟,但是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955年正式成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是集体防卫组织,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创建严密的集体安全体系的一个重大进展”,有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巴基斯坦、英国和美国8个成员国。1960年,老挝右派势力打击左翼力量,国家面临内战的危险,右派力量指责共产党势力入侵老挝,向东南亚条约组织求援。由于内部成员国之间的矛盾,这一防御组织在老挝危机中无所作为,在越南战争中,成员国之间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英法等国对该地区的事务漠不关心,其他成员国的离心离德,使得该组织从此一蹶不振,l977年正式宣布解散。
              一般来讲,“一个联盟必然要求有共同利益作为其基础”。但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早在东南亚条约组织酝酿阶段,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清楚地意识到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一个全面的、以反共为宗旨的集体安全体系是相当困难的。后来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刘雄《老挝危机与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衰落》
              (1)美国倡议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意图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组织“一蹶不振”的原因。
            •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布津热斯基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填写下面表格中A、B、C分别所对应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所提到的“新的力量”是指哪些力量?“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 9. 材料一:从战后到1949年初,苏联先是试图通过托管或其他方式,与美国合作在朝鲜建立一个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统一的朝鲜政府;与美国矛盾日益加剧后,又转为加强朝鲜北方的政治、经济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朝鲜民族的统一,从而保证通过全朝鲜普选建立的统一政府实行对苏友好的政策。
              --摘自沈志华《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
              材料二: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需要守住的是一条从阿留申群岛开始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冲绳)延至菲律宾的防线。这样一来,从军事上说,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朝鲜半岛就显得无足轻重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一变故使得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为此,美国迅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吴文兵《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种转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认为朝鲜半岛无足轻重的原因,评价美国对朝鲜政策转变对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站着的人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病,病人身上贴着药片,药片上的“$”是美元的标志。该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与欧洲的关系。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 年内,苏维埃式的共产主义遍及了欧洲11 个国家,所辖人口超过1 亿,……在苏联成功地将其政治和社会制度推广到东欧的时候,西方惶惶不安,人们普遍担心,在1946 年和1947 年,也许希腊、意大利乃至法国都将会先后沦陷。
              --约翰• W • 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三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东德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柏林围墙日益增强。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美国对欧洲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措施是战后美国什么政策的体现?
              (2)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美国所推行政策的主要目的。
              (3)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一中美国所推行的政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