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2. 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包括(  )
              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太平洋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 “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以下解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
              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
              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
              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
            • 4. 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B.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
              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D.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 5.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前夕,美国人在朝鲜半岛中部划了一条三八线,将之作为美苏军队对日作战受降和对朝鲜半岛分割占领的分界线。斯大林对美苏平分朝鲜半岛未持异议。它事先没有经过国际会议的讨论,朝鲜人民也不知道。……1948年,南方和北方分别先后建立不同的国家,他们自然而然地处于对抗状态。他们都有通过战争采解决统一问题的强烈倾向。在朝鲜战争中,双方都一直把三八线作为自己的战略底线,朝鲜战争的最终结局就是把冷战格局在朝鲜半岛上固定下来,一方是中、苏和北朝鲜,对立的一方是美、日和韩国。而且朝鲜战争也让各方都牢记了一个准则:任何试图破坏朝鲜半岛平衡的努力,都将有可能导致战争的发生。
              --杨绪盟《朝鲜半岛危机与中美关系》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三八线”出现的几种争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争斗出现的原因。
            • 7. 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果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以上言论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是(  )
              A.“和平演变”策略
              B.中立政策
              C.“冷战”政策
              D.经济扩张政策
            • 8. 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世界市场”,他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并认为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加深的趋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日益狭小和萎缩。该理论(  )
              A.推动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B.加快了社会丰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有利于苏联冲破帝国丰义经济封锁
              D.使经济领域具有了强烈的冷战色彩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1月26日尼克松演讲稿)越南战争不是为了越南,而是为了东南亚。我知道这项政策会冒把红色中国卷进来的危险,但如果观望等候,风险就会更大。只要我们展望未来并认识到,如果南越失陷了,东南亚失陷了,太平洋变成红色的海洋,那我们就会面临一场大大不利于我们的世界大战。
                  材料二  从本届政府的最初几天起,基辛格和我就谈到外交政策中的“三大问题”--中国、苏联和越南--以及我们的目标同他们都有关系。到目前为止(1972年),其中的两个目标都已经达到,只有第三个目标“解决越南战争”仍旧没有实现。在基辛格开始汇报巴黎和谈时,他眉飞色舞,露出我从未见过的笑容。“嗯,总统先生,”他说,“看来我们是连中三元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发表演讲的相关国际背景。在他看来,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基于怎样的现实因素考虑,从而转变对越南战争的态度?指出他在结束越南战争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 中共政权的演变。
              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蠃,华人屹立世界
              1.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共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3.两岸交流的现况
              4.当前的两岸问题  焦点:统独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