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两伊战争是指1980年至1988年爆发的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从宗教上来说,两国居民分属伊斯兰教两大派系,即什叶派和逊尼派。什叶派在伊朗占多数,而控制伊拉克的则是逊尼派,他们把教派之争带入两国间的关系中。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这些矛盾渐趋激化。趁伊朗国内局势动荡,伊朗境内库尔德人的分离主义活动又大大增强,并且得到伊拉克暗中支持,这就使两国产生了新的不和因素。战争的导火线主要还是两伊间长期未解决的领土争端。1975年3月两国曾经谈判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力图解决边界纠纷。自1979年起,伊拉克便公开要求废除这一协定。从此两伊边界小规模冲突便频频发生。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正式宣布废除1975年的边界协定。伊朗则于次日声明反对。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摘编自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下卷)》

                 材料二 两伊战争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的最典型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如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等。战争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二战后最惨烈的战争:8年两伊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两伊战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同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之孤”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1999年3月又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空中打击6小时之后,对美国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他首先为北约的军事行动辩解说:“我们是在避免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我们现在采取行动,是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念,保卫我们的利益,推进和平事业。”他说:“结束科索沃的灾难,是我们道德上不可推卸的义务。”克林顿说:“我们的坚定立场是科索沃人民的惟一希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时宣扬的“人权高于主权”这借口。

            • 3. 下列不属于发生在两伊战争中的是:(   )
              A.袭船战
              B.袭城战
              C.圣战
              D.使用化学武器
            • 4. 两伊战争爆发的矛盾不包括:(   )
              A.边界问题
              B.教派问题
              C.民族问题
              D.妇女问题
            • 5. 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属于两伊战争领土争端的焦点是(    )
              A.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
              B.幼发拉底河的主权归属问题
              C.波斯湾的出海口问题
              D.第格里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
            • 6. 大量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带来的后果是

              ①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②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

              ③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④战争更加残酷,充满更大的危险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
              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
              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民族,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尼赫鲁、萨达姆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巴战争、两伊战争造成地区灾难的共同原因。
              (3)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频发的亚洲局部战争留给我们什么反思?
            • 8. 下列关于什叶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俗称正统派
              B.是伊斯兰教中人数最多的教派
              C.拥护政教合一的领袖
              D.伊斯兰教中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教派
            • 9. 两伊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交战双方各自有哪些有利条件?
            • 10. 两伊战争影响有哪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