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0分)

              材料一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材料二 黑龙江,我国最北的一个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片黑土地为国家累计提供了全国近1/2的原油、1/3的木材、1/3的电站成套设备、1/10的煤炭、1/2的铁路机车以及大量的商品粮。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4分)

              (2)东北地区曾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举出1953~1957年期间,东北地区工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并分析20世纪50年代使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3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 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4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何种政策导致的结果?(2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所呈现的特点。(2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发展。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人民版《历史》必修2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业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几倍。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三:1952年和1957年中国钢、煤、布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布(亿米)

              38.3

              50.5

              32

              截至本月底,全国已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运动从7月份开始发展,8月份普遍规划,9月份进入全面高潮,高潮时期前后仅1个多月。……随着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在分配制度上,工资制和供给制将逐渐成为人民公社分配的主要形式。

              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6.5立方公尺小高炉,在16日创造了生产灰生铁7.98吨的高产新记录,超过了这个厂一号小高炉日产7.2吨的高产记录。

              ――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节选自1958年的《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提取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那些信息?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化按什么途径进行?1958年发生了什么事件?有何危害?(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说明英国和苏联、中国工业化的不同途径是什么?(2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4分)

               

            • 4.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6分)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上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6分)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8分)

              材料四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6分)

               

            • 5.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中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9分)

               

            • 6.

              (17分)建国以来,中国、苏联、美国关系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同时宣布,苏联将其在东北自日本手中所获得的财产,及过去在北京兵营的全部房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1950年)

              材料二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北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摘自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材料三

              在外交方面,勃列日涅夫奉行霸权主义,…… 70年代中期,苏联随着自己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加紧了苏美争夺。

              ——摘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20世纪40年代,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请指出其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7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苏联的执政者是谁。并指出其执政期间苏联最大的政治事件及中国方面对此事件的反应。(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苏联加紧与美国争夺的国内条件。此时,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简述中美关系解冻对中国外交关系的意义(6分)

               

            • 7.

              (13分)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张鸣认为,“起义前一个月,革命党人在汉口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暴露了据点。清政府拿到了他们丢下的革命党人名册、武器,湖广总督瑞澂抓了20多个人。之后就有传言说瑞澂要按图索骥把所有革命党都抓了,当时新军军营里有不少革命党,包括一些跟革命党有过交往的人,大家都人心惶惶……其实瑞澂未必打算追查,但谣言四起,”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武昌起义其实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金冲及则认为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问题二:成功与影响

              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发展。”

              (2)结合列宁的观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4分)

              问题三:继承与发展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最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3分)

               

            • 8.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3分)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指什么?(4分)

              (2)材料2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3分)比较材料1和材料3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5分)

               

            • 9.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彩虹是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我们在克里米亚这儿会晤,已重申我们的共同决心,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家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方面和行动方面的团结一致。……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

              ——节选自《苏美英三国克里米亚会议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4分)

              (2)结合材料一,指出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2分)这一行动有何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与会各国的设想。并结合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简述这一设想是否得以实现。(5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1)

              材料二、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以和平方式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 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 ... ...发展事关 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 界难享太平。

              一一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建立的基础是什么?(2分)。联合国的宗旨?(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实现联合国宗旨? (4分〉请谈谈中国在新时期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