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中叶,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扩展到了外层空间,“高边疆”理论应运而生。在太空中,许多航天国家拥有自己的空间设施,空间安全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空间安全是指国家综合运用自身经济、政治、心理和军事力量,建立起空间体系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目前,一些航天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活动对空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旦关键的航天装备出现故障或者遭到破坏,就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1998年,“银河”4号卫星出现故障,导致大部分金融、交通、通信、广播等系统被迫中断。由此可见,重视空间安全,增强空间能力,维护空间利益已成为现实的需要,许多航天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大规模的航天项目往往需要国际合作。如何既能维护空间安全又不会阻碍各国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将是摆在众多航天国家面前的一项崭新的课题。

              ——摘编自姜涛《现代航天技术与国际政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安全受到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叶后空间技术发展的特点。

            • 2. 材料 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自阿富汗独立开始,苏联就试图置阿富汗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不断对阿富汗予以经济、军事援助,苏阿关系获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后即成为苏联在阿富汗的代理人。1978-1979年间,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纷争不断,同时阿富汗国内反政府运动的发展使人民民主党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决定武力干涉阿富汗内部事务,铲除阿明政权。就在苏联和人民民主党关系日益紧张的时候,阿富汗伊斯兰抵抗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他们反对政府推行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并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建立了反政府武装基地。
              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做出了激烈的反应。里根上台后对阿富汙圣战者的援助渐趋公开化,加强了对圣战者的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同时对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谈判持消极、不配合的态度。在苏联的努力下,日内瓦协议终于在1988年4月得以签署。然而,日内瓦协议只解决了苏联撤军问題,战争并没有离开阿富汗。苏联撤军后,苏联和美国继续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随即陷入内战,使这场冲突留下了东西方对抗的痕迹。
              --摘编自李琼《阿富汗战争与国际政治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 3.

              材料一 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邦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逃亡潮‛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赛‛中将遭到失败。

              ——摘编自“德”博韦奇、“俄”菲利托夫《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为了利用古巴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美国形成威慑,以此弥补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差距,赫鲁晓夫决定向古巴运送中程核导弹和重型轰炸机。这一行动从1962年7月起实施,到10月份,已有42枚导弹被秘密运往古巴。苏联的行动被美国的U-2侦察机发砚。10月16日至22肯尼迪在权衡几种方案的利弊后决定对古巴实施武装封锁,迫使苏联让步。美国在整个封锁行动中的目的是向赫鲁晓夫传递信息,而不是使其丢脸,美国的强硬决心和谨镇措施获得了成功10月26日下午,苏联愿意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导弹,条件是美国公开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类似的武器。美方表示可以接受。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没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的影响。

            • 5.

              国际危机管理中的“有限理性”是指在面对国际危机时,由于决策者个人认知的有限性、国内政治的需要以及各种偶发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危机的决策者不可能完全理性地掌握危机的进程。因此,应对国际危机,决策者需要通过依次分析各种预备方案,直到找到一个满足最低要求的方案为止。

                 古巴导弹危机是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双重博弈。在美苏互相威胁使用核武器的背景下,避免核战争事实上又是双方利益的共同点,也是彼此试探时不能越过的底线。肯尼迪政府从一开始就将危机界定为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对抗,排除了或是与卡斯特罗接触或是推翻卡斯特罗的方案,而以苏联作为直接打交道的对手。但是,肯尼迪政府的基本目标是既要消除苏联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导弹,又不希望因此而和苏联发生战争。有鉴于此,肯尼迪政府在应对危机时一方面在战略和战术层面都采取了强硬的姿态,力争对危机处理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又对危机的进程进行理性的调控,避免使危机升级为战争。在向苏联施加战争压力的同时,肯尼迪也始终没有放弃外交努力,通过与赫鲁晓夫的直接通信,他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的秘密外交,以及美洲国家组织和联合国等渠道,保持与苏联方面的紧密联系,尽量争取信息交流的准确和畅通,并根据苏联的反应适时地做出某些妥协,最终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这次危机。肯尼迪政府的危机决策和处理充分体现了国际危机管理的“有限理性”。

              ——荣正通《国际危机管理的“有限理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危机管理的“有限理性”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

            • 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材料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取胜对中国有何重大意义。

            • 7. (15分)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基地的证据。10月22日晚,肯尼迪通过电视向全国正式通报苏联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的“惊人”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名为“隔离”的海上封锁,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根据肯尼迪的命令,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自26日起,美苏双方信件不断,最后,赫鲁晓夫在10月28日的复信中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深受屈辱,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德,对于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原因和结果。(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看法。(9分)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社会各界一致认为要同苏联竞争,关键要从教育改革入手。以科南特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者和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为这次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南特提出的建立辅导制度、实行能力分组、开办综合中学、实施天才教育等主张,迎合了美国公众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布鲁纳要求按照知识的基本结构来设计课程,把反映各门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作为教材的中心。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十二年后,美国把1969年阿波罗登月视为科技领先的标志和教育改革的成果。

              ———摘编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及成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 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南联盟地处巴尔干地区,与俄关系良好,为了控制巴尔干,缩小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北约认为有必要惩罚一下南联盟。……科索沃是南联盟的一个省。1980年铁托去世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带有分离主义色彩的骚乱频频发生,1998年2月,阿族极端分子组成的“科索沃解放军”与政府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引发了科索沃危机。西方国家借机大举介入,北约与南联盟矛盾激化。

              科索沃问题和谈一再失败,1999年3月24日,未经安理会授权,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以“民主、人权”为借口,把一国内部事务国际化,这大大助长了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的气焰,严重威胁到有关国家的稳定。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美国的真实面目,世界范围内(包括西方国家在内)掀起了反战、反美的抗议活动。

                                             ——摘编自芮立平、闫卫民《科索沃战争影响初析》

              (1)根据材料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带来的影响。

            • 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宣布实行“封锁”禁止舰船将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并要求苏联撤走战略性导弹。但是,他没有要求取消卡斯特罗政权,也没有要求拆除占巴的防预性导弹。当开往古巴的苏联船只改变航线时,当美国确信苏联油船未带进攻性武器而允许它继续前进时,很明显,这两个国家都不想打仗。最后,10月28日,赫鲁晓夫宣布,他己下令将苏联导弹撤出古巴。

              材料二 1963年8月5日,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人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脸条约》。这一条约得到了人多数国家的欢迎,它们也都签署了这一条约。1968年初,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条约.该条约规定,签约的核国家不得向非核国家提供核武器,禁止签约的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这一条约于1970年3月5日开始生效,到这时已有47个国家签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国际背景,概括美苏两国应对该危机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应对危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