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 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得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而企图增长人类痛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的反对。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二: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640亿美元)启动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经济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将大量资金注放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乱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
              ——美国《世界箴言》(1991年4月刊)

              材料三: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那样,今天的前苏联几乎筋疲力尽。商业利益将在1992年促使西方在前苏联提供援助。便是我们目前不像1947年那样感觉到明显的安全威胁,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欧洲复苏而使出那么多钱。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2年2月25日)

              请回答:
              (1)马歇尔声明“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的。请结合材料一中的有关文字对此加以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照材料一和材料二,马歇尔计划与“新马歇计划”所反映的美国战略意图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二表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对“新马歇尔计划”的调整明显下降。试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美国的“支援”和“支持”意味着什么?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 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中,有些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宣布世界已经划分成“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企图。
            ——《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外政策是在1947年开始实行的,那时宣布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对受到侵略威胁的国家提供了美国的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式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1981年,里根声称,对苏联施加经济压力,……以使苏联领导人削减军费,并逐渐缓和它们在世界上的行为,尤其是在阿富汗问题上。
            ——《冷战时期美苏贸易》

            材料四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世界历史》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最后一句话,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列举该政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其本意是什么?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要对全球任何角落的所有共产主义新苗头断然予以迎头痛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在1954 ~l956 年间所采取的冷战政策要求,美国应当对几乎所有可能出现共产党挑衅的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作出军事反应。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 年以前) 、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 年以前) 、沙特阿拉伯等国。
            (1)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主要是西方国家和霸权主义者发动的战争以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战争。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简要说明这两类战争发生的共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战以来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此起彼伏,但为什么没有演变为新的世界大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作为历史概念,“冷战”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40年代——90年代的国际关系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1)材料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第一场热战……使冷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

            ——摘自《冷战的起源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2)20世纪50年代初期,除了出兵朝鲜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国还采用了哪些冷战手段遏制新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德国问题是冷战的核心问题之一。

            ——摘自《冷战时期的苏联对外政策》


            (3)材料三所说的德国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美俄(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图中反映的是20世纪末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

            拆除柏林墙

            材料三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柏林墙的倒塌”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其实杜鲁门主义从来没有规定过什么“地理界线”。杜鲁门自己就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必须进行干涉”。1947年5月22日,援助希、土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以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