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各个单一的德意志国家,帝王宝座倒塌了。朝廷臣子,所有社会上的头面人物与拥有特殊利益的旧的土地贵族,全都随着国王的垮台而消失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尽管是辛酸的胜利。它把如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那样时间长久、影响深远的过程更向前推进了。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联,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摘自《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没有回答现代文明基本问题的原因。
            • 2.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材料二:交战双方都认为自己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自己的利益合理合法。奥匈帝国意在维护内部一致与扩大在巴尔干的势力。沙皇俄国则想捍卫国内秩序免受革命影响,同时对巴尔干怀有野一心。俄国人与巴尔干地区的人民的确有特殊的关系,他们都源于斯拉夫族。德国认为自己四面受敌,想打破包围同时又增强自己的实力。法国则希望削弱自己的宿敌,收复阿尔萨斯洛林。英国感到德国海军舰队的威胁与德国的扩张意图,认为那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衅。
              --以上材料均摘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法两同的战争动员有何相似之处。
              (2)结台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所述现象。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手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1)根据材料,概括双方对当时战局的看法。
              (2)根据材料,分析双方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责任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条约名称《布列斯特和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订时间
              及国家
              1918年3月苏俄同德奥集团成员国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
              主要内容双方立即停战,结束战争状态,使国军队全部复员。俄国承认乌克兰和芬兰为独立国家,放弃对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管辖权。缔约双方互不以武力进行侵略和攻击,也不勾引他国以对付缔约国另一方;缔约国一方如与他国交战,另一方决不支持该第三国;缔约国双方不参加任何直接或间接反对缔约国另一方的国家集团;条约有效期10年。
               在俄国全部军队复员及全面和约签订之后,德军才全部擞出其占领的有关地区。和约批准后双方立即恢复外交关系。《附加秘密议定书》规定: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划归苏联的势力范围,立陶宛划归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大体上以纳雷夫河、堆斯杜拉河一线为界;德方承认,属于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备注苏俄还与德国签订了不平等的贸易协定,予德国赔款60亿马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有在同时签订一项特别议定书,并以之为该条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方属有效。
              --摘编自周启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布列斯特和约>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俄方面分析《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所产生的影响。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
              1914年9月15日1917年
              生铁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
              16255015
              16255816
              34635585l340
              (1)据材料一,指出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一战历时4年零3个月,涉及到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的国家,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约850万,非战斗人员约l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迭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哪些影响?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代之而起的是格雷伯爵这样的贵族政治论者所朦朦胧胧意识到的新的领袖、新的制度和新的意识形态。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像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世界的所有这些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深刻的政治结果。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8年欧洲与1914年欧洲的不同之处。
              (2)用史实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世界的所有这些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深刻的政治结果”。
            • 7. 材料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則”(节选):(l)公开缔结和平条约;……(9)根据民族的分布 情况,调整意大利的疆界;(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现自治;(ll)恢复罗马尼亚、塞 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 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涉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 保证下,永远开发为自由航道;(13)创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家,并以国际条约保证 波兰的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国家不分大小,签订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 特别盟约,设立国家的联合机构。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威尔逊外交政策的支柱和基础。
              (2)战前,美国推行孤立主义外交,但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体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 重大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因。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9-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200万人失去了生命,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内就有1.8万人死去。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丁2倍多。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万人被捕入狱。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哪些困苦?
              (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
            • 9. 材料一  英法德美比较表一
                  项         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423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次) 1.3 1.9 8.1 4.6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材料二  英法德美比较表二
              国  家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41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时  间大   事   记
              1914年6月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8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7年4月美国参战。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
              1918年9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1月德国签约停火,大战结束。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的认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产生了怎样直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战”的特点。
            • 10.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6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致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两者都在德国皇帝领导下--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
              ……毫无疑义的是,胜利,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我个人预计这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将属于协约国…….德国的威胁--长久以来悬在世界头上的诅咒--将被打碎,被打碎的到它永远不再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世界各族人民渴望和平。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
              (2)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预计的战争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预见是否正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