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0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 2.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 3. 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称“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当前世界思想的一个转折点”,在文章中,梁启超把中国人学西方比作沙漠中追逐幻影,而今幻影已经不见。该文章应是梁启超(  )
              A.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
              B.在义和团运动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
              C.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
              D.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
            • 4. 大多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一时期中国国家的作用严重削弱,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得最为积极与活跃。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是当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
            • 5. 一位美国总统曾说:“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我们给予领导和指引”。这位总统说这句话的时间应该在(  )
              A.19世纪末
              B.“一战”前
              C.“一战”后
              D.“二战”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