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战中,对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C.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D.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 2.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  )
              A.军国主义
              B.霸权主义
              C.极端民族主义
              D.乐观主义
            • 3. 1914年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  )
              A.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到重创
              B.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
              C.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 4. 阅读下列《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照片,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这一事件最早发生在凡尔登战役中
              B.说明先进武器对一战的结局有着决定作用
              C.表明一战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巨大
              D.英国科学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 5. 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     )

              ①美国参加对德宣战        ②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  ④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3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14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去往欧洲前线,承担了最艰苦、最繁重的战勤任务,1917年中国政府宣布参战后,华工又被直接派往前线。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华工参加一战的原因,并分析“华工兵团”的作用。(8分)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参加一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原因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参战的影响有什么异同?(8分)

            • 7.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四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 8. 《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实力的劣势
              B.社会矛盾的尖锐
              C.军事生产的膨胀
              D.军事战略的失误
            • 9.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时的演说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一次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表面目的及其真实意图。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年10月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4-1937年    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11月   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1年9月    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
              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底          苏军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1942年1月1日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  美军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
              1943年11月  德黑兰会议召开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8日 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中美英发表敦
              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分别在日本的
              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二战的影响。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分析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 10. 黄安年教授在《世界现代历史》系列十五讲中提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取20世纪开始说比十月革命起点说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起点说更加符合世界现代史的学科体系和20世纪的历史实际。”支撑该观点成立的史实包括(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现代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及其矛盾激化和一战爆发
              ③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纪元
              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0/40

            进入组卷